區塊勢
區塊勢
Skiff 隱私信箱:將錢包地址變成 email 收信地址
0:00
-9:15

Paid episode

The full episode is only available to paid subscribers of 區塊勢

Skiff 隱私信箱:將錢包地址變成 email 收信地址

#477
7

嗨,早!

昨天 podcast 的結尾有一段大約 10 分鐘的內容被剪掉,我已經重新上傳新的音檔。感謝會員回報問題 🙏

最近有好幾個 Web3 開發團隊不約而同推出新產品,打造大家天天都在使用的網路服務 —— email 信箱。他們主打將加密貨幣錢包與 email 信箱整合。使用者不只能將錢包地址變成個人的 email 信箱地址,還可以透過加密機制保護通訊隱私。

未來大家不僅可以將加密貨幣轉到 mnhsu.eth 給我,還會知道把 email 寄到 mnhsu.eth@skiff.com 也能聯繫到我。我鼓勵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實際動手註冊一個以錢包地址當成帳號的 email 信箱。

以推薦連結註冊

隱私信箱

你算過自己用過幾個 email 信箱嗎?

根據估算,全球平均每人擁有 2 個 email 信箱。但將這個數字套用在台灣,恐怕是低估了。我自己從高中入學開始,學校就會發給每位學生一組以學號開頭的信箱。上大學也會有一組。實習的時候,公司還會再給另一組。光是畢業之前,手上就至少有 3 組信箱。

但多數人最常用的,恐怕還是自己小時候註冊的私人信箱,使用的可能是 Yahoo Mail、Hotmail 或 Gmail。這些信箱雖然相當普遍,卻也缺乏隱私。每當人們收到信,email 服務提供者就有能力替你「提早開信」,並抓出其中的關鍵字,進一步知道你逛了哪家網拍、訂了去哪的機票或看了哪些新聞。

這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也是這些信箱能長年提供人們「免費服務」的主因 —— 使用者早就已經用信件內容的隱私來付錢了 —— 多數人也對此見怪不怪。但近期市面上有越來越多主打不會窺探用戶隱私的 email 服務1。這篇文章的主角 Skiff Mail 除了主打隱私,另一項特色是可以與加密貨幣錢包的地址整合,讓錢包地址也能是收信地址。

Skiff Mail

根據 Skiff 的介紹

Skiff 是一個完全端到端的加密去中心化協作平台。無論你是單獨工作或是與團隊協作,都可以在 Skiff 創建文檔、筆記、wiki。Skiff 還有許多其他很酷的功能,例如評論、markdown 語法、表格、文件儲存和嵌入。雖然 Skiff 將隱私內建在產品內,但在我們的協作平台中也有您想要的一切功能。

Skiff 旗下目前有三款產品,分別是信箱、文件和雲端硬碟。用法就和 Gmail、Google Docs 和 Google Drive 類似,…

Listen to this episode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listen to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