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上週末是台灣的國慶連假,但加密貨幣市場卻經歷了一場血洗。起因是川普無預警宣布從 11 月 1 日起對中國加徵 100% 關稅。消息一出,全球股市與幣價同步重挫。納斯達克指數單日跌 3.56%,BTC 與 ETH 則分別下跌 10% 與 15%。最慘的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美元穩定幣 USDe,它的價格在幣安一度脫鉤至 0.65 美元(兌 USDT 約 0.65、兌 USDC 約 0.62)。
連鎖效應引爆史上最大規模的清算潮。單日超過 160 萬人被強制平倉(斷頭),清算總額高達 190 億美元,是 FTX 倒閉與 COVID 疫情時的 10 倍以上。市場陷入恐慌,甚至傳出有投資人因此輕生。
有人認為這是演算法穩定幣 Terra/Luna 的翻版;也有人拋出「外部狙擊」的陰謀論,稱是幣安與造市商遭到攻擊。但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這次 USDe 脫鉤的真正元凶,不是外部攻擊,而是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的自身問題。幣安事後也公開承認錯誤,並罕見地發放補償給受害投資人。要理解這場風暴如何醞釀,得先從 USDe 這款近期成長最快的「合成美元」說起。
USDe 不是穩定幣
多數人對 USDe 都很陌生。它在 2024 年初才問世,背後運作機制相當複雜。
雖然 USDe 試圖把價格維持在 1 美元,但嚴格來說根本不是穩定幣。和以美債做為主要儲備的 USDT、USDC 不同,USDe 是靠交易策略把價格「合成」在 1 美元附近的「合成美元」(synthetic dollar)。
發行方 Ethena 讓用戶存入 ETH、BTC 等資產作為抵押品,鑄造出 USDe,同時在永續合約1(期貨)市場建立等值空單(short)。這樣一來,如果抵押品上漲、空單會虧;抵押品下跌、空單會賺。兩邊的漲跌會互相抵銷,理論上就能讓 USDe 價值穩定維持在 1 美元上下,這就是所謂的「中性對沖」(Delta-Neutral)策略。
Listen to this episode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listen to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