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Paid episode

The full episode is only available to paid subscribers of 區塊勢

牛市的理性投資攻略:用機器對抗人性,用預測市場修正直覺

#726

嗨,早!

最近比特幣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但你知道現在的 ATH(All-Time High)是多少嗎?

我也記不清楚了 😂 自從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之後,價格就開始「變得模糊」。以前我會關心 3.6 萬或 7.4 萬了,但現在看到 11 萬、12 萬都只覺得是「十幾萬」。反正很貴就對了!這是心理學上的常見現象,稱為左位數偏誤(Left Digit Bias)。

左位數偏誤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Uniqlo 的服飾無論有沒有特價,標價幾乎都是以「90」當成結尾。下圖這件褲子原價 1,290 元,特價 990 元。當消費者看到價格從四位數變成三位數,就會忍不住下單。這是企業運用「左位數偏誤」提升銷量的經典案例。

關鍵在於大腦不是計算機,而是分類器。它不會去計算「從 1,290 元到 990 元是省了 24%」,而是一看見最左邊的那個位數 ── 從 1 變成 9 —— 就自動切換「類別」,認爲肯定省下很多錢。

研究發現,當數字跨過整數級距,人腦就會認定差距很大。這在消費決策裡最明顯:價格從 100 元降到 99 元,明明只少 1%,卻更容易讓人掏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書中指出,這是因為我們在日常判斷時啟動的是「系統一」思考 ── 快速、直覺、懶得深想的腦。它擅長分類,不擅長計算。

在購物情境裡,左位數偏誤會讓我們認為商品更便宜,需要趕快買入。但在投資市場裡,情況恰好相反 —— 我們可能因為左位數沒有變動,錯過買入或賣出時機。對抗人性,是所有頂尖金融交易者的必修課。但身為一般人,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靠機器。

機器對抗人性

「比特幣現在還能買嗎?」

這句話幾乎每次幣價大漲時都會出現。以前我會回答:「拿 5 年內用不到的錢,矇著眼睛買就對了」。我沒去追蹤成效,但敢肯定真正執行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幣圈熊市太漫長,沒有信仰的人很難熬過寒冬。

嚴格說起來,要不要買比特幣只是寒暄話題,根本不必當真。不過確實也有人想認真研究。這時我會引用 LikeCoin 創辦人高重建的建議:定期定額買入(Dollar Cost Averaging)。每天買 100 元,幣值任選,台幣還是美金都行。但當幣價穩定突破歷史新高,就改為定期定額賣出。這不僅降低一次性買入的風險,還解答了比買入時機點更難的問題:何時賣出?

Listen to this episode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listen to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