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再次提醒想參與這次 Gitcoin Grants 零錢投票的人把握時間。先通過 Gitcoin Passport 驗證並取得 20 分1之後,再到 Gitcoin Grants 以最低 0.001 ETH 或等值 1.5 美元加密貨幣投票支持區塊勢及其它你所喜歡的專案。
進入正題。
上週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在部落格發表一篇標題為〈我如何看待社群備註?〉的長文,內容討論推特(現在已改名為 X)歷經多次小規模測試,終於在近期推出的一項新功能 —— 社群備註(Community Notes)。
社群備註是推特內建功能,但內容卻不受推特左右,甚至還會直接打臉馬斯克的發言。這讓 Vitalik 稱讚社群備註是主流世界中最接近 Web3 精神的應用案例。這篇文章會先介紹社群備註如何運作,再討論它的設計精神和 Web3 有哪些共通之處?
打臉推文
你曾經在社群平台上封鎖過別人嗎?上週「特斯拉矽谷車主俱樂部」在推特上發表推文,詢問粉絲們在什麼情況下會封鎖其他人或關閉通知。推文引來馬斯克回應,他一如既往語出驚人:「以後平台會移除『封鎖』的功能,私訊除外。」
看到這裡,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蛤?」
馬斯克沒頭沒腦又宣布一項重大決策。這是他的一貫風格,也是媒體最愛報導的內容。自從馬斯克接手推特之後,從品牌名稱、Logo 到藍勾勾認證機制,都是說改就改。大家對馬斯克大放厥詞習以為常,但大概沒人會質疑他拿掉「封鎖」按鈕的能力。
只不過不久之後,馬斯克的推文下方就出現了一段說明文字和兩條超連結:
讀者已加入他們認為其他人可能會想知道的相關內容:「如果移除封鎖使用者的功能,X 將違反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Store 的政策。有可能導致 X 被從這些平台上移除。然而,網頁應用並無此類政策。
https://developer.apple.com/app-store/review/guidelines/
https://support.google.com/googleplay/android-developer/answer/9876937」
這段文字是系統附加在貼文底下的資訊備註,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對這則貼文的小提醒。
雖然只是短短幾行字,但有了這段資訊,原本已經準備好要炒作一番的媒體恐怕是要失望了。因為大家都更清楚事件的全貌—— 馬斯克大概是在胡說八道,不可能真的把封鎖按鈕刪除,否則推特 app 可能會被蘋果和 Google 下架。這段逆轉風向、替人們省下大量注意力的說明文字,正是社群備註。
社群備註
社群備註是後來才修改的新名稱。在 2021 年它有個更貼切的名字,「鳥瞰」(Birdwatch),被推特定位為一種由社群共同協作,應對假訊息的方法:
人們希望透過推特來掌握最新且可靠的資訊。因此,我們會替推文加上標記和背景資訊,但我們不希望只有在違規或引發社會關注時才介入處理。我們希望透過由社群協力的方式,將這個機制應用得更廣泛。
鳥瞰讓人們可以為具誤導性的推文撰寫筆記,提供有幫助的背景資訊。我們相信這套方法能成為錯假資訊的即時回應機制。最終,我們的目標是在全球推特用戶中形成共識。當廣泛且多元的貢獻者彼此達成共識時,筆記將會直接顯示在推文上。
由此可見,社群備註想做的不只是事實查核,還要提供更完整的背景資訊讓使用者參考。這是在「後真相時代」最需要的工具。2018 年出版的書籍《後真相時代》提到:
「後真相」並非代表這個時代再無真相可信,而是指人們不再重視並思考事件的真實性。網路時代,資訊唾手可得,大多數人卻寧願窩在舒適圈裡,看著與自己立場相同的新聞,或是輕易就相信了從網路看來、從旁人聽來的種種故事。然後又將這些事件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輕易地評斷劃分。
然而在任何事件、場景、故事中,都存在著「矛盾真相」──述事者從真相的多元面貌中抽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來影響你的態度和行為,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真相運作機制,早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你的選擇。唯有了解自己有什麼樣的選擇,才算真正擁有選擇的權利。
以馬斯克的推文為例,馬斯克可能是真的想移除平台上的封鎖按鈕,也有權力改變自家平台功能。人們自然很容易被他的推文牽著走:假如封鎖按鈕被移除,會怎麼樣?
幸好社群備註即時地拉了大家一把,輿論風向也跟著改變。這則社群備註並沒有提供內容真假的判斷,而是替人們補充背景知識。那是馬斯克本人的發言,除非他被盜帳號,否則哪有什麼真假問題。有些時候,提供背景知識比判斷真假更有用。每個人都可以依照所獲得的資訊,來判斷馬斯克的發言。
但究竟是誰這麼大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難道不怕丟工作嗎?答案是一套由眾人協作、機器篩選的真相還原機制。眾人協作很容易。困難的是要如何在低度人為介入的情況下,產出一份高品質的社群備註?這就是社群備註背後演算法的厲害之處,也是 Vitalik 稱讚它與 Web3 精神接近的主要原因。
還原真相
根據 Vitalik 的敘述:
社群備註並不是由一小群預先選好的專家所撰寫的內容;相反,它是人人都可以撰寫和投票所產出的內容。哪些內容會顯示或不顯示,完全由開源的演算法決定。推特網站有一篇關於演算法運作原理的詳細介紹。人們可以下載包含已經發表的備註和投票資料,在本機端執行演算法,並驗證輸出是否與推特網站上出現的內容相同。
這段敘述讓人聯想到區塊鏈共識機制的理論基礎 —— 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有一群將軍要圍攻一座城堡,每位將軍都有自己的軍隊,每支軍隊位於城堡的不同方位。將軍們必須就進攻或撤退取得共識,否則行動就會失敗。但問題是,將軍之間的通訊可能會被間諜干擾,該如何在不可靠的通訊環境中取得共識,贏得戰爭?這就是電腦科學中,經典的拜占庭將軍問題。區塊鏈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區塊鏈上每個節點(礦工)都是一個將軍。每添加一個區塊,就是一次進攻與撤退的決策。除了要確保資訊正確傳遞,還得兼顧效率問題。這在 1982 年曾是一道棘手的難題,但到了 2023 年,每個區塊鏈都已經發展出各自的共識演算法來應對分歧。同樣道理,推特的社群備註功能背後也有一套共識演算法,來協調人們各自產出的內容,試圖篩選出最好的結果幫助人們取得共識。
每則推文下方雖然可以並存好幾組社群備註,但哪些才是有助於人們理解全貌、取得共識的內容呢?不管是人工或 AI 挑選,恐怕都不是最好的方式。而這套共識演算法的特別之處,就是能靠著隨機讓人們填寫評價回饋,最終就有機會產出一套讓人滿意的結果。Vitalik 以其中一條規則舉例:
演算法的評分方式,是讓這套演算法變得出眾的原因。社群備註的評分演算法優先納入不同觀點的共同交集。也就是說,常常意見不一致的人們如果恰好對於某則備註產生共識,那麼這個備註的分數將會特別高。
換言之,這套演算法不僅會預判人們的立場,還會優先顯示那些有助於不同立場的人們達成共識的社群備註。操作資訊有利可圖。以往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往往是靠著激起對立來吸引眼球,但社群備註的演算法恰好相反,它偏好達成共識,進而讓人們理解全局。
不僅如此,這套演算法還完全開源。使用者可以從推特下載人們留下的社群備註以及假名的評價回饋,並在自己電腦的本機端執行,獨立驗證推特顯示的社群備註確實沒有經過人為操縱,完全按照規則、鐵面無私。這和區塊鏈的運作相當類似,Vitalik 將此稱為可信的中立(Credible Neutrality)。
機制沒有差別待遇,每個結果都有跡可循。如果馬斯克不滿意被附加的社群備註,他也可以提出申訴或提議修改機制。每個結果都可以由個人獨立驗證,不必擔心被黑箱,這就是由中心化過渡到去中心化的具體展現。這也和去年 FTX 倒閉之後,交易所紛紛出示自己的「儲備證明2」情況有點相似。使用者總算可以透過一套公開的機制(Merkle Tree、演算法與數據),查驗原本是黑箱作業的平台是否挪用資產或操弄真相。
我比較相信人性本善。轉傳假消息的人,未必是唯恐天下不亂,可能只是缺乏事件脈絡,才成為資訊操弄的受害者。社群備註是用科技的方法,將推文與事實資訊併陳。讓事實澄清的速度也能跟上謠言傳播的速度。說穿了,社群備註就像是幾年前人們會將「美玉姨」加入 LINE 家庭群組,在收到網路謠言的第一時間就自動查證。
但再厲害的科技工具都有弱點。當時許多長輩以擔心被監控為由,紛紛將「美玉姨們」趕出對話。美玉姨破除不了自己的謠言。於是現在打開 LINE 群組,仍舊是謠言滿天飛。雖然社群備註試圖替人們還原真相,卻也難保未來不會出現關於自己的謠言,讓整套機制功虧一簣。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或收藏 Writing NFT 將這篇文章加入自己的 Web3 紀錄。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好令人期待的發展!如果成功將大大改變網路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