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感謝你留下 email 成為區塊勢的免費讀者。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成為付費會員支持我們走得更遠 🙏
在以太坊完成合併之後,驗證者的收入已經改變。以前 PoW 礦工領的是區塊獎勵+交易手續費。但現在 PoS 驗證者領的是交易手續費+MEV。這篇文章討論什麼是 MEV,以及它如何替 ETH 質押者創造翻倍收益?
💰 贊助
本週【公開內容】由 Amber Group 贊助。
Amber Group 成立於 2017 年,現在是 Coinbase 交易所的主要造市商之一,他們推出的 WhaleFin 則是給一般用戶的加密貨幣理財工具。現在透過區塊勢邀請連結註冊,新用戶可以獲得總價值 30 美元的入金手續費減免券,以及新用戶專屬的 16% 定期理財產品!
✍️ 區塊勢
說人話的區塊鏈內容。每週固定發表 2 篇原創圖文和 1 集人物專訪,討論區塊鏈的應用、法律和技術議題。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內容不接受廠商業配。希望在這個無須信任的產業內,累積讀者的信賴感。
若你覺得區塊勢的內容不錯,邀請你幫我們將內容分享出去。或以付費訂閱(月費 8 美金/年費 80 美金)解鎖全部文章及有聲書,並支持區塊勢獨立營運。
💡 本週新內容
MEV:鏈上的快閃大對決!如何替 ETH 質押者創造翻倍收益? (會員)
打造「去中心化留言區」讓觀點永存網路 ft. ECHO 開發者 Airyland(公開)
蘋果可望解禁 NFT:不能買的交易市集、不准躲的蘋果稅(會員)
MEV:鏈上的快閃大對決!如何替 ETH 質押者創造翻倍收益?
你手上的 ETH 是放在交易所還是個人錢包?如果你打算長期持有 ETH,我會推薦你將 ETH 拿去參與 PoS 抵押挖礦。
近期抵押挖礦服務 Lido 貼出一張圖表,指出在以太坊合併之後1,由於 ETH 的質押者可以獲得「MEV」,質押收益率已經從原本的每年 3.98% 上升到 5.54%。漲幅約為四成。


專門研究「MEV」的機構 Flashbots 也在上週稱,如果 ETH 的質押者有使用他們的產品來賺得「MEV」的話,質押收益率平均會成長 135%。等同於讓 ETH 的質押收益率翻倍。
這麼驚人的收益率漲幅在熊市相當罕見,也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好奇到底什麼是 MEV?這篇文章討論多數 ETH 質押者已領到,卻可能沒幾個人知道的「MEV」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會說它是區塊鏈上的「快閃大對決」?
快閃大對決
如果你曾經買賣過股票、加密貨幣可能會發現,有時候你以當時的市價掛單,最終成交價格可能會和當時掛單簿上顯示的價格有一個非常微小的落差。
買單的成交價格通常會比原本再高一點,賣單的成交價格普遍會比原本再低一點。多數人會把價格落差歸咎於自己手速太慢,使得原本想買或想賣的人正好抽單了。最終只好用更高一點的價格買入,或者更低一點的價格賣出。反正大多時候價差不大,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金額普遍不高,也就沒什麼人會追究那微小的價格落差。
直到 2014 年出版的暢銷書《快閃大對決:一場華爾街起義》,才正式揭開了這個微小價格落差背後的龐大利益體系。
作者指出人們用市價掛單卻總是買高、賣低,是因為市場上有一群人們看不見的「高頻交易者」介入。高頻交易者利用人們按下交易鍵到實際成交的幾毫秒時間內得知訂單,並搶先交易。其中一種方式是以人們看到的市場價格買入股票、加密貨幣,再用稍微高一點點的價格賣給不知情的投資者。
舉例來說,當我看到目前市場上的 ETH 報價是 1,300 美元,而我也準備恰好 1,300 美元的 USDT 準備以市價買入 1 顆 ETH。但很可能最終我買到的 ETH 不會是正好 1 顆,而是 0.9999 顆。多數人分不清楚,也不會去追究少掉的那一點點錢,究竟是手續費,還是被交易所造市商以高頻交易「吃豆腐」。
《快閃大對決》這本書就是以真人真事,詳細拆解投資者們少掉的那一點點錢是如何積沙成塔,成為一門近乎無風險的獲利方式。同樣情況不只發生在股票券商、加密貨幣交易所,腦筋動得快的金融高手也將這門生意搬到區塊鏈上。這些人在區塊鏈上賺得的收益,就是文章開頭所稱的 MEV(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
MEV
最早關於 MEV 討論出現在 8 年前,當時 Reddit 論壇上有一位網友 pmcgoohan 在以太坊板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礦工搶先交易〉:
礦工理所當然會知道自己執行的所有程式碼如何運作,因此以太坊上的交易執行順序也就會取決於各個礦工。舉例來說,假如我是一名礦工並發現在去中心化證券交易所中出現一筆大額的買單,那麼我就可以自己先買入之後,才執行這筆買單的交易。如此一來,我手上的資產就會隨之漲價,到時候就能賣出獲利。
執行這種交易的礦工不需要擁有 50% 以上的算力,也沒有違反任何網路規則。這似乎是個大問題,也是以太坊運作方式的基礎。大家對這個情況有什麼想法嗎?
當我看到這篇貼文時,真是對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太坊在 2015 年 7 月 30 日才正式上線,產生編號第 0 號的區塊。但這篇貼文卻是在 2014 年 8 月 11 日發表,比以太坊問世早了將近一年。
換句話說,作者在以太坊還在紙上談兵階段就已經預先設想到,日後如果有一家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之上的去中心化證券交易所,可能會面臨到的實際問題。最驚人的是,這些問題目前確實存在,但多數人都是在 2019 年之後才逐漸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這是因為 2019 年以太坊才陸續出現像 Uniswap 這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2,去中心化金融(DeFi)產業也才開始蓬勃發展。人們在 Uniswap 的買賣訂單,都得先經過礦工打包上鏈之後才能生效。換句話說,礦工有能力搶先看到人們送出了哪些交易,甚至搶先安插自己的交易來獲利。
搭配下圖會更清楚。這張圖得由左往右看,圖的最左邊是人們在 Uniswap 送出的買賣訂單,這些交易會先被送到暫存池,等待礦工從中挑選喜歡的交易打包上鏈。多數礦工喜歡的是手續費付比較高的交易,就像叫 Uber 或 Lalamove 的時候,給的小費越多就能越快找到司機。在區塊鏈上,礦工就像是負責遞送交易的「司機」。
但是一個區塊內不會只有一筆交易,有可能包含數百筆甚至數千筆交易,而礦工有權力決定每筆交易的先後順序。當礦工發現在暫存池裡有一筆大買單,他可以先把自己的買單安排在該筆買單之前,搶先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買。等到這筆大買單成交之後,價格上升,礦工再將剛剛買到的資產賣出,以此從中套利。
這就是為什麼 MEV 又曾被稱為「礦工可汲取價值」(Miner Extractable Value)。既然礦工可以決定哪些交易會被選入(或排除)區塊內,以及每筆交易的先後順序,就能從中獲利。只不過這些操作都不會是人工手動挑選,而是寫好程式讓機器人自動執行。手腳太慢就會被其他人搶先一步。
下圖就是其中一筆簡單的 MEV 交易。有人發現 Uniswap 和 Sushiswap 兩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 ETH/DAI 交易對的價格不一致,因此它就拿 1,000 顆 ETH 在 Uniswap 賣成 129 萬顆 DAI,再拿這 129 萬顆 DAI 到 Sushiswap 便宜買入 1,045 顆 ETH。輕鬆從兩家交易所的價差之間,獲利 45 顆 ETH。但如果動作太慢,獲利機會就會被另一個機器人發現。
市場上只會有一個人能賺到這個套利機會。
類似這樣的套利交易天天都在上演,只是金額大小不一。
根據 Flashbots 公布的排行榜,近期獲利最可觀的一筆 MEV 交易是發生在 2022 年的 8 月 1 日。當時有人發現 Uniswap V2 和 Uniswap V3 這兩個交易所的 WBTC/WETH 交易對的價格有明顯落差,因此從中套利一舉賺得將近 2,000 顆 ETH。但這只能說是極端值。根據 Lido 的統計,上週平均每天可以從 MEV 賺得 150 顆 ETH 的收入,這才是「日常情況」。
在中心化的市場裡,高頻交易是極少數資本雄厚、有能力與交易所私下打交道的造市商(例如 Jump Trading)才能賺到的收益。一般人根本無法參與。
但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套利者無法再與去中心化交易所私下打交道,藉此搶先交易,畢竟去中心化交易所只是一段程式碼。這時,資訊落差的紅利轉到礦工手上,他們不僅有能力挑選交易,還能決定執行交易的先後順序。只不過隨著以太坊合併,礦工們已經在兩週前全數「失業3」。現在負責挑選、排序交易的人,變成是以太坊的驗證者。
換句話說,現在獲得 MEV 的人已經不是礦工,而是像 Lido 這樣的抵押挖礦服務。好消息是,Lido 並沒有將 MEV 收入全部納為己有,而是將 90% 的 MEV 收益分給 Lido 的質押者,將利潤民主化。這是在中心化交易市場不曾發生的事,也是文章開頭所說,Lido 透過 MEV 收益將原本 3.98% 的質押年收益率提升到 5.54% 的主因。
MEV 的正反面影響
MEV 可以說是鏈上的「快閃大對決」。
雖然 ETH 質押者可以藉由 MEV 獲得更高收益,但它也可能會讓區塊鏈的使用體驗變得更糟。舉例來說,如果你本來在 Uniswap 上想用 1,300 USDT 購買 1 顆 ETH,同時設定最高價格容忍區間為上下 0.5%。
萬一有人搶先你交易,將市場上的 ETH「哄抬」到每顆 ETH 要價 1,313 USDT,等於是價格比原本高出 1%,這就會讓原本應該成功的交易變成失敗。浪費交易手續費事小,如果沒有設定價格容忍區間恐怕會有更大損失。
從正面來看,搶先交易的套利者可以幫助市場運作變得更有效率。他們搶在一般交易者之前,弭平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巨大價差,讓各家交易所的報價都差不多。但從反面來看,搶先交易也可能被有心人士用在不好的地方,使得人們交易失敗或一樣的東西要花更多錢來買。
MEV 會讓整個生態變得更好或更壞,取決於像 Lido 這種對市場有巨大影響力的抵押挖礦服務如何應對。如果 Lido 私下與心懷不軌的套利者合作成為「共犯」,那麼市場就會變得更加混亂。但如果 Lido 善用自己的市場影響力與「正派」的套利者合作,市場就會更有效率。
現在 Lido 正在與 Flashbots 合作,使用他們開發的工具賺得 MEV 並與 ETH 質押者共享。而價格預言機 ChainLink4 也推出公平排序服務(Fair Sequencing Services)。區塊勢會再擇期討論 Flashbots 與 ChainLink 各自提出的解決辦法。
回頭來看,如果你手上有一筆 ETH 卻還沒拿去參與抵押挖礦,不妨趁現在區塊鏈手續費便宜的時候試著操作看看。不只能體驗賺到 MEV 的感覺(雖然實際上是無感),如果搭配其它 DeFi 應用,還有機會將 ETH 的年收益率提升到 10% 左右5。可說是熊市裡難得的小確幸。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成為付費會員支持我們走得更遠 🙏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