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97
如果跟我一樣在找儲備排名
https://www.strategicethreserve.xyz/
我針對明恩的其中一句話挑點毛病,如果我的理解沒錯,mNAV 是市場給的信仰結果(就像股票市場的 P/E 或 P/B 倍率),因為綜合了市場情緒、未來期望等等,所以不能用來解釋「這間公司能用多高的效率來籌集比特幣」這樣的客觀問題。
譬如說 $MSTR 實際上可能用 50%、也可能用 500% 的效率籌到比特幣,但市場給他 200% 的 mNAV,兩者是可以脫鉤的。
(話說 $MSTR 現在籌比特幣的效率到底有多高?)
我覺得微策略大將軍少講的點是未來 $MSTR 究竟能幫你賺到多少 BTC,當然我知道這這沒有明確數字,連 $MSTR 老闆,比特幣耶穌本人自己都講不出來,他只說「我們是最有效率取得比特幣的機器」(更新,下面補充了 BTC Yield 指標)
我也知道 MSTR 給了一個飛輪的信仰:「現在我們的 BTC 是一顆 24 萬美元,但持有我們的股票,以後我們的 BTC 成本會變成一顆 2 萬美元!」
但現況就是 $MSTR 的 BTC 比你自己買 BTC 貴了一倍,卻說 ETF 多那一點點的手續費太貴,理性上沒辦法說服我。(這大概就是我無法賺錢的原因)
查了一下 MSTR 自創的 BTC Yield 指標(美股持有的 BTC 增長率),歷史上是 48%~70%,最近下降了但仍然將目標放在 25%~30%。
也就是說購買 MSTR 的股票,可以期待其含有的 BTC 會以這個速度增長,問題是只要 mNAV 不變,現在買貴兩倍,以後仍然是買貴兩倍。
有人可能會說那 mNAV 可以隨著市場樂觀程度增加,搞不好以後市場共識 mNAV 可以是三倍,那也沒錯,但整個現象就變得更弔詭了。
為什麼市場要買三倍貴的 BTC?因為他的 BTC Yield(美股持有的 BTC 增長率)很高!
為什麼他的 BTC Yield 很高?因為他舉債開槓桿買更多 BTC!
為什麼他能舉債開槓桿買更多 BTC?因為市場願意買他的股票給他更多錢去買!
為什麼市場願意買他的股票給他更多錢去買?因為市場覺得三倍貴的 BTC 值得!
然後變成一個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又哪邊怪怪的左右踩右腳迴圈,就是「終究會買貴好幾倍的 BTC,但大家還是願意去買,然後再把這個倍數撐高」。
若期待最大效率持有 BTC,直接購幣是溢價最少的方式,而不是買任何其他形式的資產。
所以事情的輪廓就變得清楚了:買MSTR的意義不在「廉價買BTC」,而在於參與槓桿式的增長敘事與金融工程—這是一種帶有「二階賭博」與「資本加速」色彩的押注形式。(perplexity 給的註解 😆)
我覺得買「槓桿比特幣」不夠精確,因為從金融角度來看,人們買的不但不是槓桿(資金效率更高),反而是溢價(資金效率更低)。
微策略大將軍講的「我們就是這個財務工程給他的一個倍率」,指的就是這件事情。
換個角度說,人們買的是「槓桿的財務工程」本身,當群體的資本敘事發生時,溢價就會持續發生,這是現代資本市場的一種現實。
我覺得你有很認真思考過了,下一個問題就是:那做空 MSTR 買入 BTC 到底是不是一個合理的交易?
我覺得買 BTC 空 MSTR 不太合理,一個是有長時間溢價price in的財務工程,一個是原生資產,就算我看空這種財務工程、認為 MSTR 會歸零,中間還是很可能 mNAV 衝到十倍我就爆了。
厲害的短線 trader 或許有機會,但我超爛。
如果比特幣長期往上不會歸零的話,MSTR 為什麼會歸零呢?你不是應該接受 MSTR mNAV 就是1 嗎?
另外糾正一個錯誤,MSTR 進入 S&P500 ETF 並不會隨著 ETF rebalance 而購入更多 MSTR。
進入大盤市值 ETF 的優勢是任何人購買大盤都會間接購買 MSTR,大盤市值 ETF 並不需要做 rebalance,ETF 成分股的股票市值自動漲跌就能被動追蹤指數,這就是被動指數 ETF 的原理。
如果跟我一樣在找儲備排名
https://www.strategicethreserve.xyz/
我針對明恩的其中一句話挑點毛病,如果我的理解沒錯,mNAV 是市場給的信仰結果(就像股票市場的 P/E 或 P/B 倍率),因為綜合了市場情緒、未來期望等等,所以不能用來解釋「這間公司能用多高的效率來籌集比特幣」這樣的客觀問題。
譬如說 $MSTR 實際上可能用 50%、也可能用 500% 的效率籌到比特幣,但市場給他 200% 的 mNAV,兩者是可以脫鉤的。
(話說 $MSTR 現在籌比特幣的效率到底有多高?)
我覺得微策略大將軍少講的點是未來 $MSTR 究竟能幫你賺到多少 BTC,當然我知道這這沒有明確數字,連 $MSTR 老闆,比特幣耶穌本人自己都講不出來,他只說「我們是最有效率取得比特幣的機器」(更新,下面補充了 BTC Yield 指標)
我也知道 MSTR 給了一個飛輪的信仰:「現在我們的 BTC 是一顆 24 萬美元,但持有我們的股票,以後我們的 BTC 成本會變成一顆 2 萬美元!」
但現況就是 $MSTR 的 BTC 比你自己買 BTC 貴了一倍,卻說 ETF 多那一點點的手續費太貴,理性上沒辦法說服我。(這大概就是我無法賺錢的原因)
查了一下 MSTR 自創的 BTC Yield 指標(美股持有的 BTC 增長率),歷史上是 48%~70%,最近下降了但仍然將目標放在 25%~30%。
也就是說購買 MSTR 的股票,可以期待其含有的 BTC 會以這個速度增長,問題是只要 mNAV 不變,現在買貴兩倍,以後仍然是買貴兩倍。
有人可能會說那 mNAV 可以隨著市場樂觀程度增加,搞不好以後市場共識 mNAV 可以是三倍,那也沒錯,但整個現象就變得更弔詭了。
為什麼市場要買三倍貴的 BTC?因為他的 BTC Yield(美股持有的 BTC 增長率)很高!
為什麼他的 BTC Yield 很高?因為他舉債開槓桿買更多 BTC!
為什麼他能舉債開槓桿買更多 BTC?因為市場願意買他的股票給他更多錢去買!
為什麼市場願意買他的股票給他更多錢去買?因為市場覺得三倍貴的 BTC 值得!
然後變成一個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又哪邊怪怪的左右踩右腳迴圈,就是「終究會買貴好幾倍的 BTC,但大家還是願意去買,然後再把這個倍數撐高」。
若期待最大效率持有 BTC,直接購幣是溢價最少的方式,而不是買任何其他形式的資產。
所以事情的輪廓就變得清楚了:買MSTR的意義不在「廉價買BTC」,而在於參與槓桿式的增長敘事與金融工程—這是一種帶有「二階賭博」與「資本加速」色彩的押注形式。(perplexity 給的註解 😆)
我覺得買「槓桿比特幣」不夠精確,因為從金融角度來看,人們買的不但不是槓桿(資金效率更高),反而是溢價(資金效率更低)。
微策略大將軍講的「我們就是這個財務工程給他的一個倍率」,指的就是這件事情。
換個角度說,人們買的是「槓桿的財務工程」本身,當群體的資本敘事發生時,溢價就會持續發生,這是現代資本市場的一種現實。
我覺得你有很認真思考過了,下一個問題就是:那做空 MSTR 買入 BTC 到底是不是一個合理的交易?
我覺得買 BTC 空 MSTR 不太合理,一個是有長時間溢價price in的財務工程,一個是原生資產,就算我看空這種財務工程、認為 MSTR 會歸零,中間還是很可能 mNAV 衝到十倍我就爆了。
厲害的短線 trader 或許有機會,但我超爛。
如果比特幣長期往上不會歸零的話,MSTR 為什麼會歸零呢?你不是應該接受 MSTR mNAV 就是1 嗎?
另外糾正一個錯誤,MSTR 進入 S&P500 ETF 並不會隨著 ETF rebalance 而購入更多 MSTR。
進入大盤市值 ETF 的優勢是任何人購買大盤都會間接購買 MSTR,大盤市值 ETF 並不需要做 rebalance,ETF 成分股的股票市值自動漲跌就能被動追蹤指數,這就是被動指數 ETF 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