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正好一年前,Stripe 宣布以 11 億美元收購穩定幣 API 新創 Bridge,成為幣圈史上最大收購案。當時我在文章結尾提到1:
現在跨境匯款的模式,都有個錢難以實際移動的前提,穩定幣讓人們的錢總算可以跨越國界,真正動起來。當既有的前提被推翻,未來金融機構會如何管理他們的資產?假如穩定幣真的能成為信用卡、SWIFT 或是銀行匯款,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支付類別,那麼 Stripe 現在豪擲 11 億美元把 Bridge 買下來,就是一筆划算的投資。
時隔一年,假設已經成真。人們普遍意識到穩定幣的重要性,但問題是要怎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對台灣人來說,投資美股是最好的切入點!
複委託、海外券商的隱藏成本
我身邊有不少人都是 NVDA、TSLA 或 AAPL 的股東,也有人透過 VT、SPY、QQQ 投資指數。但這些股票都沒在台灣上市,必須靠複委託、海外券商才買得到。
根據玉山證券的統計,2024 年全台的美股複委託戶數突破 580 萬、交易金額高達 7.8 兆台幣,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複委託雖然方便、安全,但缺點是交易手續費比海外券商高出許多,約 0.1% 到 1% 不等。對於要長期投入的人來說,成本不低。
反過來說,直接開立海外券商帳戶(像是第一證券、盈透證券、嘉信證券)雖然能節省交易手續費,但代價是要支付跨境電匯成本。跨國轉帳不便宜,每次動輒台幣上千元,處理時間還是以「工作天」為單位。網路上有許多文章在教如何節省電匯成本,建議的做法大多是「一次匯多一點比較划算」。簡單來說,本金小走複委託,本金大才去開海外券商帳戶。
穩定幣正在打破分界。近期有越來越多加密貨幣錢包開始內建美國的銀行帳戶,而且直接將美元與穩定幣畫上等號。錢包既可以「轉入穩定幣、提領美元」,也可以反過來「轉入美元、提領穩定幣」,直接繞過 SWIFT 轉帳系統,不必再支付昂貴的跨境電匯費用。
如果把這套機制結合美股投資,能替投資人省下 99% 的跨國電匯成本。本金越小,省得越多!
當天入帳、手續費 20 元
台灣人若要透過海外券商投資美股,最標準的做法是從台灣銀行帳戶透過 SWIFT 跨國電匯到海外券商帳戶。《市場先生》實測後發現費用要 1,700 台幣,難怪小資族寧可選擇台灣券商的複委託服務。
好消息是未來小資族可以改走穩定幣,以極低成本將錢轉到海外券商帳戶。雖然步驟比較多,但不僅到帳的速度更快,還可以把手續費壓到銅板…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