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勢

區塊勢

Ledger 社群炎上!冷錢包轉帳按筆收費 10 美元,合理嗎?

#732

許明恩's avatar
許明恩
Oct 29, 2025
∙ Paid
17
3
Share
Upgrade to paid to play voiceover

嗨,早!

根據週二投票結果,這篇文章開始恢復真人朗讀。我自己也比較喜歡親自朗讀,只是要額外花時間錄音不像 AI 生成這麼輕鬆 😂 我還是會持續探索 AI 工具,看看能不能兼顧效率與人味。進入正題。

冷錢包大廠 Ledger 又炎上了。Ledger 曾因用戶個資外洩、推出雲端備份服務1遭到社群抵制,最近又因多重簽署(Ledger Multisig)這項新功能引起反彈。

新功能主打更方便的多簽整合體驗,但使用卻要「按筆收費」。每筆轉帳會被 Ledger 收取 10 美元,或是交易額 0.05% 手續費。

雖然多數使用者不會用到多簽功能、不受影響,但這套收費模式仍引發不滿。對進階用戶來說,這就像是「被剝了兩層皮」。買冷錢包已經付過一次錢,現在每次轉帳竟然還要再付一筆錢給 Ledger。而且原本離線、自主管理的冷錢包,怎麼忽然變成了一個會在你發送交易時跳出來收過路費的雲端服務?這篇文章要帶你一起瞭解 Ledger 為什麼這樣做、它實際解決了什麼問題,以及未來我們該怎麼選擇冷錢包。

Bybit 被駭

時間回到 2025 年 2 月 21 日深夜,全球第二大交易所 Bybit 的多簽冷錢包遭到北韓駭客入侵,超過 40 萬顆 ETH,市價高達 14 億美元的資產遭竊2。損失金額不僅創下史上最高紀錄,更是第二大駭客事件的 2.5 倍。到目前為止,只有 6,300 萬美元資金被凍結,換言之,仍有 95.5% 的資產在駭客手上,且大多早已不知去向。

事後調查發現,Bybit 的私鑰並沒有被偷,真正的問題出在「產品組合」本身。Bybit 採用的是當時業界公認最安全的配置:Safe 多簽系統3搭配 Ledger 冷錢包。然而兩者之間卻有一個關鍵漏洞。

當時 Bybit 執行長 Ben 正在操作例行性的資金調度。Safe 是操作介面,負責在電腦上發起交易;Ledger 則是離線裝置,在簽署時提供第二層確認。Ben 先是在 Safe 的網頁上輸入轉帳資訊,接著手動連接 Ledger,並在獨立螢幕上再次確認後才能簽署。

問題是,當時的 Ledger 還沒有「清晰簽名」(Clear Signing)功能4。冷錢包的獨立螢幕無法顯示複雜的多簽交易資訊,只會呈現一串亂碼。Ben 等於是「盲簽」(blind signing),看不懂也只能按下「確認」。

雖然每筆交易都由電腦上的 Safe 介面與 Ledger 獨立螢幕雙重呈現…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區塊勢
Publisher Privacy ∙ Publisher Terms
Substack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your Substack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