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過去一個月我嘗試將文章的語音內容從親自朗讀,改為由 AI 生成兩個人的對話。我是明顯比較輕鬆,但不太確定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所以想做個簡單的投票,看看你偏好哪一種👇
進入正題。區塊勢的老讀者知道,我寫這篇文章會有點法律風險。主角奧丁丁曾在 2020 年對我及另外三位網友提起民、刑事妨害名譽訴訟,只因我在區塊勢評論政府打造的「蚊子鏈」,而奧丁丁正是該案的得標廠商。最後,我與奧丁丁在 2023 年底達成和解。
當年我評論的那套「區塊鏈溯源系統」如今仍在運作,但林務局官網新增的林產品已經沒有任何上鏈紀錄,成了名副其實的蚊子建設。
最近,奧丁丁因爲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再度登上媒體版面。開盤第一天,股票代號 OWLS 的奧丁丁就多次觸發熔斷機制。不少媒體以「市值瘋漲 8 倍又慘崩 9 成」下標,也有報導稱它是「台灣穩定幣之光」。
原來這幾年奧丁丁已經悄悄從電商、旅宿轉向穩定幣支付。奧丁丁很早就投入區塊鏈,更先後拿到日本軟銀投資。只是這家公司在區塊鏈領域的成就一直是個謎,沒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也看不出到底靠什麼賺錢。直到這次赴美上市,我才終於能從他們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窺知一二。
電商旅宿轉戰支付
奧丁丁是做什麼的?網路上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跟它買過鮮奶,有民宿用它處理訂房,有企業說新聞稿被奧丁丁轉載,創投則會說看好它的區塊鏈前景。奧丁丁母公司名為「歐簿客」(OBOOK),最初要做的是電子書,後來才轉攻小農電商和區塊鏈應用。不過根據奧丁丁提交 SEC 的上市文件,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現在的它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奧丁丁說,公司最早從小農電商起家,在與農民合作的過程中,碰到供應鏈透明度的問題,於是推出區塊鏈溯源系統,替地方小農賣區塊鏈米。接著公司發現,區塊鏈技術可以防止「雙重支付」,而同樣機制也能用在飯店預訂,因此順勢進軍旅宿業,開發訂房與庫存管理系統。最後,與公司長期合作的農民和旅宿業者都有收款與跨境結算的需求,奧丁丁又順理成章地走向支付與金流服務,推出公司的旗艦產品 OwlPay。根據媒體報導:
近年奧丁丁發展金流服務,推出 OwlPay 支付平台,主打讓企業在不同國家間轉帳與付款更快速、手續費更低,跨足穩定幣及跨境支付市場。傳統跨國匯款往往需數天、經過多層銀行,OwlPay 主打讓這過程幾乎能即時完成,也能自動記錄每筆交易。
用穩定幣完成跨境支付,是當前投資人最愛聽的故事。奧丁丁引用研究機構 CB Insights 的報告,指出公司在「企業與 B2B」類別中名列全球前二。這是想讓投資人相信,自己正在打造「亞洲版 Stripe」。從文件到官網,奧丁丁幾乎都照著 Stripe 的模式撰寫。單看文字介紹還真會讓人心動,既然 Stripe 不上市、買不到,不如買個「台灣之光」支持一下吧?
多數投資人買的是故事,但我喜歡動手嘗試。看奧丁丁把故事說得這麼漂亮,讓我相當好奇營收數字、產品究竟表現如何。說不定,它真是台版的 Stripe?
數字說話
翻開奧丁丁的財報,我看到三大重點:
營收高度集中
虧損逐年擴大
直接掛牌而非 IPO
有網友說:「奧丁丁在國外很紅,所以選擇在美國上市。台灣人不知道,是因為公司不做台灣生意」。但翻開上市文件,這套說法不攻自破。奧丁丁四度坦承,公司風險之一是有 99% 收入都來自台灣境內:
我們於 2023 年推出 OwlPay,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支付服務的收入中有超過 99% 來自台灣。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我們在海外市場的非支付服務收入亦不到 1%
會不會奧丁丁在國外很紅,但都賺台灣人的錢?我不知道。但我敢說 Stripe 的收入不會 99% 集中在美國。
也有人拿出知名幣圈媒體 CoinDesk 為奧丁丁撰寫的研究報告,標題稱奧丁丁是未來穩定幣的基礎建設。如果公司不夠有份量,難道會有知名媒體大費周章替它寫報告嗎?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