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上個月我在〈給董瑞斌董事長:悠遊卡不是穩定幣,關鍵差異在這裡〉這篇文章討論悠遊卡和穩定幣在本質上的區別。我將文章設為公開,希望成為台灣討論穩定幣的基礎。文章刊出後,至今已經看到兩則回音。
首先是董瑞斌董事長親自登上 YouTube 節目,進一步闡述他對於穩定幣的看法,以及銀行該如何協助企業應對。而另一邊,《曲博科技教室》創辦人曲建仲則投書《關鍵評論網》發表萬字長文〈曲博反駁「區塊勢」:兆豐金控董事長說的對,穩定幣就是儲值卡〉。內容不僅支持董事長最初的說法,更延伸出「麥當勞發行的儲值卡也是穩定幣」的全新論調。
曲博是加密貨幣的懷疑論者,但並非不懂區塊鏈。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論點確實也反映許多人對這個領域的誤解。我完整讀完曲博的文章後,整理出「三大迷思」並逐一拆解。我會先說明曲博的論點,再點出問題在哪並用具體事實佐證。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讀者不僅能看熱鬧,也能自行判斷對錯。這篇照例全文公開,歡迎分享。先從曲博每場活動必定會提到的穩定幣「OO 幣」說起。
創新與區塊鏈無關
曲博指出,「穩定幣跨境匯款三秒鐘免手續費」根本與區塊鏈無關,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做到。
他舉例,在台灣的小王以新台幣買了 OO 幣,要匯款給人在美國的小美。整個過程實際不需要什麼區塊鏈,只要有一台電腦負責從小王的 APP 帳戶扣除 OO 幣,再從小美的 APP 帳戶增加 OO 幣就能輕鬆完成。既然都是同一台電腦,當然能即時到帳,過程哪需要什麼手續費。這種模式,就連速食店的儲值卡也可以做。

曲博用淺顯易懂的情境說明,跨境支付不用區塊鏈、穩定幣也能完成,卻繞過了既有的監管規範。銀行以 SWIFT 進行跨境支付之所以又慢又貴,是因為每筆交易都需要經過反洗錢、實名認證等審核流程。穩定幣主打又快又便宜,其實是省去這些合規措施,並不是技術本身更有效率。區塊鏈把手續費降到極低,只是因為沒人幫你做這些事。難怪詐騙橫行、駭客都愛用加密貨幣。
一台電腦打天下
我把這段論述稱為「一台電腦打天下」。依照曲博的說法,既然全球用一台電腦就能處理跨境匯款,那全球開一張 Excel 表格豈不是更快、更便宜?但誰來保證這張 Excel 表格不會被竄改、電腦不會被駭?不同的記帳方發生衝突時,又該怎麼辦?
一台電腦記帳不只在區塊鏈不可行,連傳統金融都不會這樣做。銀行之所以每天下午 3:30 拉下鐵門,就是在處理清算與對帳,確保各家銀行帳本一致,晚上再送交央行結算。區塊鏈則是透過共識機制,確保全球的記帳者(礦工)手上的帳本都能同步更新。共識機制才是鏈上轉帳高效的主因。它將銀行以天為單位的對帳結算,簡化為幾個區塊確認就能完成。
如果你曾經把加密貨幣轉入中心化交易所,就會發現要等待幾個區塊確認的時間。這段期間錢還沒完全入帳,紀錄有可能被改寫,得等到區塊確認數滿足門檻才能動用。區塊確認數越多,交易就越難被竄改。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既沒有妥協成「一台電腦」記帳,又確保大家的帳本都一致。兼顧安全與效率。相信這些原理曲博都懂,只是沒把它與實務結合才會鬧出笑話,讓人誤以為一台電腦就能打天下。
成本的撒尿牛丸
談到跨境轉帳成本,曲博恐怕也是外行。人們到銀行跨國匯款,支付給 SWIFT 的電匯手續費,從來就不是「監管查證手續費」,而是清算、國際網路協調的服務費。合規流程確實要錢,但它早就被銀行算進固定支出,不會逐筆列出來向用戶計收。區塊鏈的成本分攤大致也類似。
鏈上匯款的 gas fee 對應到的是 SWIFT 電匯手續費。每筆匯款的合規成本,目前是由穩定幣發行商和中心化交易所負擔。各家業者每年都要花大筆費用,採購幣流分析軟體 Chainalysis、TRM Labs 和 Elliptic 這類預警工具。 為了追蹤鏈上金流,Mastercard 甚至砸錢收購 CipherTrace。
曲博把 SWIFT 電匯、銀行合規的成本混在一坨做成撒尿牛丸(《食神》裡港式茶餐廳的綜合丸子,什麼都有但分不清楚),批評 gas fee 便宜是缺乏監管。這是錯誤對照。
不可否認加密貨幣常被用來犯罪。只是主因不是業者忽視合規,而是加密貨幣不必每筆金流都經過中心化交易所。加密貨幣雖然是數位型態的資產,卻可以像現金一樣,由個人持有,不必存入金融機構。新模式衍生出新問題,這也是曲博對區塊鏈的第二項批評:加密貨幣缺乏監管。
加密貨幣缺乏監管
曲博認為,穩定幣之所以方便又快速,是因為缺乏監管。未來監管介入後,穩定幣就會變成悠遊卡的樣子。
曲博舉例,雖然 USDT 能做到金融普惠,卻也等於販毒、詐騙集團都可以使用它。只有不受監管的穩定幣,才會容許這些事情發生。反觀已經受到妥善監管的悠遊卡公司,就會要求店家實名認證並限制交易金額。悠遊卡並不是技術落後穩定幣,而是為了在系統遭駭或盜刷時,能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範圍。區塊鏈完全不設防,等於假設「世界上沒有駭客」。
曲博也不認同美國的穩定幣監管作為。他認為現在美國的監管機關就是由加密產業人士主導,法規表面上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所謂保留彈性,實際上就是大開後門。換言之,從政府到法規都已經被滲透。曲博點出關鍵原因:美國政府內部少了天地良心。他們缺一位像曲博這樣既了解區塊鏈原理、願意說實話,又能拆穿加密產業炒作手法的專家。上下交相賊。結果就是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就這樣被唬弄過去了!
飛機不停紅綠燈
我把這段論述稱為「飛機不停紅綠燈」。飛機之所以快,是因為沒停紅綠燈嗎?顯然不是。而且空中並不是毫無章法,遵循的是航管、雷達系統等規則。曲博主張穩定幣好用,是因為沒有監管,就像主張空中沒有紅綠燈,飛機才能跑得快。不僅忽略上一段討論的共識機制,更錯把陸地上的交通規則搬到空中。
此外,曲博的論點也與美國監管者的實戰經驗相反。美國證券主管機關 SEC 委員 Hester Peirce 近期受訪時表示,這些年來加密貨幣領域中那些糟糕事件,很多根本就不是加密貨幣本身的問題(not actually crypto)。監管者每天都在見證的事情 —— 中心化機構對客戶做出糟糕的行為 —— 詐騙、販毒、走私早在加密貨幣問世之前就已經出現,並不是因為加密貨幣才有。
該如何拿捏風險與創新?Hester Peirce 的觀點是:
如果不允許創新發生,你其實剝奪了那些你聲稱要保護的人,獲得更好產品和服務的機會 ... 作為監管者,我們必須承擔允許創新發生的風險 (we as regulators have to take the risk of allowing innovation to happen)... 如果你把創新拒於門外,沒人會怪你;但如果你讓創新進來而出錯,人們就會怪你。所以我們監管者需要承擔這種風險。」
顯見美國政府並不像曲博所言那般天真,以為世界上沒有駭客,而是早就認知到風險,但認為推動創新利大於弊,因此願意鼓起勇氣承擔。到底是在台灣寫文章、拍影片、開課程的曲博比較了解監管實務,還是專責的美國政府官員更懂得拿捏個中分寸,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
最後,曲博還大膽地揭穿整個加密貨幣產業鏈其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從挖礦、交易所、發行穩定幣,到近期看到的 OO 幣公司(Circle)上市,都是靠利益串起來的「詐騙循環」。
不能說的利益
曲博分析,比特幣原本是個沒價值的空氣幣。卻因為有人要買,出現了供需市場。礦工很聰明,既然挖到比特幣都要賣掉,何不自己開一家交易所還能兼賺手續費?成為交易所老闆後,他又發現既然加密貨幣和現金都在自己手上,何不發行穩定幣、自己憑空印鈔比較快?最後,這些印鈔公司為了獲得監管機關認可,決定在股票市場公開掛牌上市,直接從投資人手中吸走更多現金。
這個劇本目前已經演到「第四階段」。曲博預言,未來還會有更多穩定幣發行商爭相掛牌,藉此將虛擬的加密貨幣和實體的傳統金融結合。當這個泡泡被越吹越大、故事再也掰不下去,最終就會出現下一輪的金融海嘯。因為加密貨幣已經嵌入傳統金融,就連不買幣的股市投資人也可能受到幣圈波及。而現在鼓吹你投資加密貨幣、看好區塊鏈發展的人,很可能都是因為他們的共同利益已經綁定在同一艘船上,只是不告訴你而已。
一定有人騙你
我把這段論述稱為「一定有人騙你」。曲博擅長說故事,卻常常把真實和虛構混為一談。這段故事裡包含許多事實,也有許多腦補片段。例如多數礦工確實都是靠賣幣來維持挖礦成本,但究竟是哪一家交易所的成立契機是礦工想賣幣我還真不知道。也確實有人同時開交易所(Bitfinex)、又發行穩定幣(USDT),但它和現在美股上市的公司根本是不同人。把這些不同時空背景下發生的獨立事件串成一場陰謀論,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但最大的邏輯破綻在於,為什麼曲博最信賴的監管機構,竟然都沒有看出來這場天大的陰謀?難道是他們不夠懂區塊鏈?還是不敢講真話?甚至已經被加密產業吸收,成了詐騙產業鏈的一環?相信大家看到這裡,會發現曲博把自己設在「唯一敢講真話」的制高點。只要論述與他不同,要嘛是共犯,要嘛是無知。只有他「天地良心」能夠獨排眾議,勇敢戳破產業的真相。就連他信賴的監管機構,也被打成了智商忽高忽低的形象。有時能制定最完善的規則,有時卻會被輕易唬弄過去。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這些人都不是騙子,反而是曲博在自欺欺人?加密貨幣問題不少,但若是缺乏理解就難以進步。
p.s. 麥當勞推出的甜心卡根本沒有儲值功能,只能秀出 A + B ...
甜心卡就是 NFT 😆
真是太棒了感謝恩哥幫忙整理曲博文章的懶人包&闢謠,不然原文真的看得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