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提前預告,下下週開始區塊勢年終休刊 2 週。我會去印度旅遊,但願不要拉肚子。下週會再次提醒大家。
另外,曾被區塊勢稱為教科書等級1的 WalletConnect 空投在昨天開始領取,不過相當打臉的是我竟然不符合領取資格。身為資深用戶,這個空投準確度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另外,目前 Furucombo 贊助的 20 位年費會員還有名額。昨天之前填寫的表單,訂閱資格都已送出。有趣的是這幾天付費加入的新會員比免費推薦的人數還多!非常感謝大家這麼珍惜使用名額。我看了推薦理由,大家推薦的朋友共同特質都是對應用更好奇,反而對炒幣不那麼感興趣的人。
我只希望他們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不會憤而退訂(笑)。這篇文章介紹大家一款牛市最佳投資工具 —— 平均成本法 —— 先從口袋撿到錢的故事說起。
意外收穫
上週我一如往常打開 MAX 交易所,忽然想起幾個月前曾經設定過一組新推出的交易機器人。在幣圈,忘記又想起來通常都是好兆頭。打開一看,果不其然獲利超過 40%。這個機器人執行的是進階版的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DCA)。
網路上討論的平均成本法可以分為基礎版、進階版兩種。基礎版是我在〈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提到的定期定額,特色是只買不賣。設定起來相當簡單,告訴機器人多久買一次、買多少錢就大功告成。但定期定額的最大問題在於它只解決了「何時買入」,卻沒回答該「何時賣出」。
偏偏賣出比買入更困難。因為「賣早了」遠比「沒買到」更難受,即便事前打定主意資產翻倍就要賣出,但等到那天真的到來,願意賣掉的人恐怕不多。此外,如果你也同意幣圈牛市已經來臨,那麼定期定額這套工具對你來說也太過簡陋。因為你會發現幣價一路從 6 萬漲到 10 萬,持有成本越來越高。幾個月後牛市結束,你手上剩下的會是一大堆在牛市中買入的幣。隨著幣價下跌,獲利越來越少。
定期定額的投資者會告訴你:「撐下去!」
但他沒說的是,你要再撐過一整個週期。因為著眼的是長遠利益,你得相信最終價格都會漲回來。這需要相當強大的信念支撐,時間也會拉得很長。如果你對比特幣的信仰沒那麼充足,進階版的平均成本法是更適合的選擇。
買低賣高
進階版平均成本法的投資行為比較接近正常人 —— 買低賣高 —— 但它不追求抓住市場最低點買入,也不執著在最高點賣出。而是成本夠低,獲利夠高就行了。這是人類很難做到的事。根據 MAX 交易所對 DCA 機器人的介紹:
DCA(Dollar Cost Averaging)交易策略是一種投資方法,透過在市場價格下跌時增加投資金額,並在價格上漲時獲利出場。DCA 與一般定期定額投資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DCA 不僅僅是固定時間投資,還根據市場波動調整投資金額,並在達到投資人設定的目標收益時自動出場,以保護投資收益。
看完這段敘述,當時我只記得一件事 —— 它會替我賣出。
進階版的平均成本法要填寫的欄位比較多。除了單筆投資金額之外,還要告訴機器人跌多少加碼、賺多少出場,以及要加碼幾次。雖然字面意思都懂,卻不知道組合起來會是什麼效果。我決定看心情填答。設定單筆金額 100 美元,跌 3% 加碼、每回合最多加碼 10 次,賺 30% 出場。
直到按下「開始」的前一刻,我都還搞不清楚總共要交給機器人多少錢。最終,機器人從帳戶圈存了 1,100 美元。它隨即拿出 100 美元按照當時價格買入 BTC,並陸續替我掛了 10 張買入訂單。看到結果,我才稍微有點概念。
我的設定是以當時價格為基準,往下每間隔 3% 掛一張訂單。總共掛 10 張訂單,每張訂單買入 100 美元。假如幣價在我啟動機器人的那刻就一路往上漲,那些訂單就不會成交。但我也不用 FOMO,因為我不是兩手空空。直到手上 100 美元的比特幣變成 130 美元,賺了 30% 達成目標,機器人就自動賣出。結束這回合。
但我當時碰到的情況恰好相反。幣價在我啟動機器人的那刻就一路往下跌。從原本的 6.8 萬一路跌到 5 萬。如果要我手動買入,或許前面幾次還可以開心「抄底」。但抄到第 5 次,可能就會開始懷疑這是不是無底洞。幸好我完全沒有經歷這個過程,全都交給機器人。事後看交易紀錄,它就是替我一路買買買。按照當初計劃,每跌 3% 就買入 100 美元。相當有紀律。
每買一次,我的 BTC 平均成本就會有所變動。這影響的是出場時機,因為機器人會以平均成本為基準,計算獲利 30% 出場。最終,它在 75,632 一口氣替我賣出所有 BTC。再開始下一回合。機器人的行為還是一樣。第二回合我碰到的情況就是一路上漲。機器人替我以 7.5 萬美元當成基準,往下部署 10 張訂單,每張買入 100 美元。結果只有啟動時的第一筆買入有成交,最終在 9.8 萬美元賣出。還是賺錢!
現在進入第三回合。這非常有趣,因為兩種極端情況都讓我碰到了。正好能凸顯出 DCA 機器人的神奇之處,它把市場下跌變成了一件開心的事。
虧損是策略的一部分
如果是手動買賣,我最喜歡買入之後,幣價就一路上漲。很可惜情況往往相反,買完一路下跌才是常態。過去我面對市場下跌的態度是,不賣就不虧,但也不敢繼續加碼。我常說自己很少賣出,一方面是相信長期發展,但更現實的問題是我根本不知道何時該賣。害怕賣了就漲,買了就跌。相信有不少人的狀況也和我一樣。
但我發現交給 DCA 機器人不只可以克服人性,甚至讓我變了一個人。我開始喜歡買入之後,幣價一路下跌。雖然帳面會虧損,但虧損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加碼買入就是建立在價格下跌的預期之上。過去兩回合的 DCA 執行成果,就說明了一切。
在第一回合,幣價一路下跌,我才能靠著機器人連續加碼。最終,把 1,100 美元通通買完,並賺得 30% 出場。在第二回合,幣價一路上漲。雖然看起來非常順利,我卻只成交第一筆訂單。雖然一樣賺 30%,但獲利金額就是不如第一回合。
從結果來看,啟動 DCA 機器人不必挑時機。上漲很好,下跌更好。只要你身處牛市,幣價總會漲上去。就算沒漲,那也跟定期定額差不多。雖然時間會拉長,但機器人會替你注意何時該賣。並啟動下一回合。
幾年前,我曾近距離觀察量化交易公司,讓我最佩服的是公司裡的主觀交易員。他們長期鍛鍊心智,就為了克服人性貪婪。但時間一久,錢就成了一串數字。工作追求的是讓數字變多,但已經不太像是「賺錢」。從這個角度來看,DCA 機器人是「人類」的救星。我們不用成為機器人,也可以和機器人一樣嚴守紀律、貫徹執行。
備註:如果你還沒有 MAX 交易所帳戶,歡迎使用我的推薦連結或推薦碼 035e77f9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到會員成立的 Discord 參與討論。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成功推薦一位朋友付費訂閱,你也能免費獲得 1 個月的會員資格延長。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我不抱期待地點過去看,拿到212.12顆空投,嚇傻XD
目前不能轉讓,直接全部質押
對懶人來說交易所有多少種機器人搞不好比的幣種數量、深度及掛單機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