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上週我還說沒有牛市的感覺,誰知道一轉眼比特幣就要創下美元的歷史新高了。
這篇文章討論 Web3 應用,推薦看完的人馬上動手試試。區塊勢是台灣最早開始使用 Substack 經營的訂閱制媒體。過去幾年,如果有人要經營部落格、透過 Email 與讀者建立直接關係,Substack 是我的推薦首選。
但近期 Substack 的地位有點動搖,因為另一個競爭者 —— Paragraph —— 更符合我對訂閱制寫作平台的終極想像。2022 年區塊勢就曾介紹過 Paragraph1,但當時它才剛起步不久、功能跟 Substack 差了一大截。寫興趣還可以,在上面做生意就太冒險了。
沒想到兩年以後,Paragraph 脫胎換骨。近期我就將新成立的《公共資助週報》從 Substack 遷移過去。如果體驗不錯,未來還會把區塊勢英文版內容也搬過去,甚至要把整個區塊勢中文內容搬到 Paragraph 也並非不可能。
這篇文章我會先分享挑選寫作平台的經驗,再討論 Paragraph 厲害在哪。
便利與自主
任何平台都可以發表文章,但要經營部落格勢必得挑一個地方落地生根。美食和旅遊部落客會選痞客邦,不喜歡被塞滿廣告的作者就選 Medium 或方格子。
最初區塊勢也是從 Medium 起家,雖然相當簡便,但作者的地位像是替人打工的數位佃農。在 Medium 上,作者一來不會知道讀者是誰,二來文章能否被看見取決於演算法青睞,最後分潤多寡又與流量高低直接掛鉤。
後來區塊勢改以 WordPress 建立網站。WordPress 是開源的網站架設工具,自主性非常高。但用了三年之後我選擇離開,因為凡事都要自己來太累了。Substack 是更適合個人創作者的寫作平台。
Substack 的定位介於 Medium 和 WordPress 之間。它服務大量創作者,按照實際需求開發新功能,作者還可以自行決定打開或關閉,根本是懶人福音。同時 Substack 讓作者保有一定的自主權,更允許作者搬家時,把讀者的直接聯繫方式 —— Email —— 輸出帶走。這讓 Substack 成了最能兼顧便利性與自主性的寫作平台,也吸引不少部落客進駐。
只不過 Substack 終究是 Web2 平台,對支援 Web3 功能顯得意興闌珊。即便支援加密貨幣支付早就不是技術問題,至今仍是少數 Substack 使用者的特殊待遇。遑論收藏 Wr…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