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文章開頭要先來做個簡單調查。我想知道有多少區塊勢讀者已經創建個人加密貨幣錢包(例如 MetaMask),麻煩大家在下方投票。如果你只有註冊中心化交易所帳號(例如幣安、FTX 或 MaiCoin)請幫我選「還沒有」。這是個匿名調查,只會看到票數,而不會看到誰投了哪些選項。儘管放心!
之所以做這項調查,是我發現最近有越來越多 Web3 生產力工具問世。它們的功能都相當單純,就像是大家平常在使用的網路服務 Substack、SurveyCake 或 Discord 一樣,差別只在使用前都要人們先「連接錢包」。這篇文章我會先說明「連接錢包」按鈕的背後意義,再介紹三款 Web3 生產力工具,看看它們分別打造出哪些新功能。
連接錢包
以前人們每到訪一個新網站,都得先以 Email 註冊一組帳號。只不過 Email 能提供的資訊相當有限,多數情況下它就只是一組獨特代號。人們還是得手動填寫個人資料,才能讓網站更加認識你,例如提供出生年月日就能獲得生日優惠券。
填寫基本資料很麻煩,後來大家更常用社交登入。只要點擊授權,網站不僅會自動帶入照片、姓名和 email 等基本資料,有些人還會進一步授權朋友列表、按讚粉絲專頁甚至曾經做過的心理測驗結果,讓網站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
但社交登入能提供的資料還是很有限,也不包含人們在區塊鏈上的數位足跡。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網站會額外增加「連接錢包」按鈕(例如臉書、IG1與推特2),讓使用者可以憑 Web3 世界的身份解鎖特殊功能。換句話說,社交登入提供的是 Web2 的資料源,而連接錢包提供的則是 Web3 資料源。
許多人會誤以為,只要網站有「連接錢包」按鈕就是去中心化應用。但實際上,它就只是網站快速認識使用者的管道之一。從人們自行填寫,到透過社交登入授權 Web2 的網路足跡,再到現在只要連接錢包就可以展示自己在 Web3 世界的新身份。
接下來我以三款 Web3 生產力工具 Paragraph、MetaForm 及 NFTY Chat 為例,說明網站讓使用者連接錢包之後能額外提供哪些新功能。
Web3 生產力工具
Paragraph
我會說 Paragraph 是可以連接錢包的 Substack。它的基本功能和 Substack 相同。創作者可以在 Paragraph 創立自己的部落格,讀者看完文章之後留下 email 就能繼續收信。差別只在於 Paragr…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