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最近幣安智能鏈(BSC)的使用人數暴增。活躍地址數逼近 100 萬,一舉超越以太坊的 70 萬。
幣安智能鏈上的 DeFi 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去中心化交易所 PancakeSwap1 的資金鎖倉量超過 Uniswap。越來越多人為 PancakeSwap 提供交易流動性,成為個人造市商。也出現了如 AutoFarm2 這樣的 DeFi 理財機器人,替投資者自動配置資產,獲取最高收益。
上週,DeFi 理財機器人 PancakeBunny 爆紅,資金鎖倉量在 7 天內增加超過 50%,達到 38 億美金。不僅比 AutoFarm 管理的資金規模大了兩倍,也超車以太坊 Yearn.Finance3 的 30 億美金,成為「幣圈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 DeFi 理財機器人。
這篇討論 PancakeBunny 有哪些創新設計以及它的潛在風險。
APR 與 APY
用過 AutoFarm 或 Yearn.Finance 的人,肯定對 APR(annual percentage rate)、APY(annual percentage yield)這兩個名詞不陌生。前者類似利率的理論值,後者則像是實際值。我引述《綠角財經筆記》的舉例:
假如現在政府規定,各銀行存款年利率最高不得超過 5%。於是奉公守法的 A 銀行就推出年利率 5%,一年計息一次的定存來招攬存戶。但有點技術犯規的 B 銀行則會推出年利率 5% 的定存,只不過附帶條件是每 6 個月計息一次。
若同樣將 100 萬元存在 A、B 兩家銀行,實際獲得的利息就會有所差異。
一年後,存在 A 銀行的 100 萬元連本帶利會變成「100 萬 *(1 + 5%)= 105 萬元」。而存在 B 銀行的 100 萬元則會變成「100 萬 *(1 + 5% / 2)^ 2 = 105.06 萬元」。換句話說 B 銀行透過將計息週期減半,就偷偷地將年利率從 5% 提升至 5.06%。
假設還有一家 C 銀行想要用高利率吸引更多客戶,它可能還會推出每 3 個月計息一次的年利率 5% 定存。若將 100 萬元存在 C 銀行,一年之後就會變成「100 萬 *(1 + 5% / 4)^ 4 = 105.09 萬元」。也就是說,C 銀行的存戶實際收到的年利率就變成 5.09%。
在這個例子中,政府規定的 5% 年利率就是 APR,而存戶實際拿到的 5…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