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上週美國司法部宣布起訴現年 38 歲的詐騙集團首腦陳志(Chen Zhi,英文名 Vincent),並沒收他錢包內的 12.7 萬顆比特幣(市值約 150 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最大宗加密貨幣沒收紀錄。由陳志擔任董事長的太子集團被列為跨國犯罪組織,金融機構不得再與它往來。
案件在台灣也掀起熱議。陳志不只 10 次進出台灣,用來洗錢的公司就開在歌手周杰倫住家樓下,還在 101 大樓租用辦公室。
陳志至今尚未落網,而且很可能不缺錢。因為根據鏈上資料,他的另一組個人錢包裡仍持有近 1.6 萬顆比特幣,市值約 17 億美元。
既然人還沒抓到,12.7 萬顆比特幣怎麼會被扣押?美國司法部表示不便透露。有人懷疑,美國早就破解了比特幣的安全機制,只是沒有對外公開。但也有人認為,問題出在詐騙集團使用的錢包。
我會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與資安專家的研究報告,用這篇文章替你釐清,這個跨國詐騙集團是如何洗錢,美國政府又怎麼在還沒逮到人之前,就先控制他錢包裡的比特幣?
柬埔寨之光:太子集團
陳志 1987 年出生在中國福建。根據他旗下的新加坡基金管理公司 DW Capital 官網介紹,陳志是一位「商業神童」,不到 3 歲就在深圳幫家裡做生意,長大後初次創業是在福建開網咖。2011 年,年僅 24 歲的陳志獨自前往柬埔寨,投入房地產開發並成立太子集團(Prince Group),成為人生轉折點。
短短不到 10 年,「太子」已是柬埔寨街頭隨處可見的名字,業務版圖橫跨首都金邊的高樓住宅、超市、大型購物中心,再到太子銀行以及鐘錶品牌。2022 年,時任總理洪森在東協峰會贈送 25 支限量手錶給各國領袖,就是由太子鐘錶(Prince Horology)設計、製造。可見太子集團在柬埔寨的聲望。
陳志本人也與柬埔寨政府關係緊密,不僅曾擔任內政部顧問,更在 2020 年受封爲公爵,是政府授予企業家的最高榮譽。但就在上週,美國司法部指控「柬埔寨之光」太子集團根本是一家詐騙集團,而柬埔寨公爵陳志正是詐騙集團的首腦。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詐騙、洗錢網路
根據起訴書,太子集團以合法企業偽裝,實際上經營的是遍佈東南亞的詐騙與洗錢網路,資金主要來自網路詐騙、線上賭博與非法投資平台。
太子集團在柬埔寨、寮國與緬甸邊境設立多個「科技園區」,從國外招募求職者加入。求職者抵達園區後,會被扣留護照、強迫參與詐騙,甚至遭受暴力。
這些人員必須開始執行集團內部稱之為「精聊」的工作,也就是俗稱的「殺豬盤」,透過社交媒體與各國網友建立假的交友關係,培養感情、取得信任,再引誘對方匯入資金。受害者入坑後,會被轉交給另一組負責收錢的人。
美國政府這次會強勢介入,不只是因為有許多美國人受害,更是太子集團把洗錢網路設在美國境內,已經踩到執法紅線。
為了避開銀行的風控與反洗錢警報,太子集團在美國設立空殼公司收錢。這些公司名義上提供「行銷服務」或「顧問諮詢」,實際上是詐騙資金的中繼站。先把錢包裝成商業往來,掩人耳目,再透過場外交易(OTC)把法幣換成比特幣,悄悄洗出境外。
很多人以為,只要把錢換成加密貨幣就能高枕無憂,但太子集團顯然有高手指導。加密貨幣的金流不只「沒有加密」,還是全世界都能查閱的公開帳本。深知這點,他們設計出一套非常複雜的鏈上洗錢流程躲避追緝,總共分為三步驟:分散(spray) → 歸集(funnel) → 洗白(mining-based laundering)。
首先是「分散」。集團會把加密貨幣像噴霧器一樣「噴出去」,把一筆大錢拆成數千筆小額交易,分散到不同錢包地址,還重複好幾層。這樣一來,即使用最先進的追蹤工具,看到的也只是一張錯綜複雜的關係圖,難以對應地址之間的從屬關係。
接著是「歸集」。等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小錢又會慢慢被收回到幾個主要錢包裡。時間拖得越久,就越難還原金流的脈絡。
最後一步才是真正的「神操作」。太子集團模擬真實商業行為,把這些錢小額匯入自家經營、一度排名全球第六大的比特幣礦場 ——「路邊礦池」(Lubian.com)。透過礦場的收益分配和內部結算流程,把黑錢和白錢混在一起。外人看來,這些錢就像礦工領到的報酬一樣乾淨。即便存入合法交易所,也不會觸發風控。原本詐騙來的髒錢,就這樣被洗白了。
但 2020 年底,太子集團在洗錢的過程中,卻發生了一宗離奇失竊案。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