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勢

區塊勢

區塊勢 AI 實驗|Google 自建金融區塊鏈:公共建設的私人生意

#717

許明恩's avatar
許明恩
Sep 01, 2025
∙ Paid
20
4
1
Share
Upgrade to paid to play voiceover

嗨,早!

過去 5 年,每篇區塊勢文章都會附上一段朗讀音檔。那是我在寫完文章、編輯改完定稿之後,深夜再花半小時錄製的內容。累積下來,已經有四百多篇了。這週開始,我想嘗試一個新做法:用 Google 的 AI 工具 NotebookLM,把每篇文章轉成繁體中文的「對話音檔」,暫時取代我的真人朗讀。對內容創作者來說,這是一種榮耀 —— 內容不只是被讀,還能被「討論」。一個月後,我會再來問大家感受,看看要不要繼續。

另外提醒一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可以用 RSS Feed 把區塊勢連到 Apple Podcasts 或 Spotify。以後開車、運動的時候,就能直接用聽的追文章,比較方便。這週的主題也與 Google 有關。

上週 Google 宣布推出自家研發的獨立區塊鏈 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簡稱 GCUL)。有趣的是,Google 的 Web3 主管就像是有在讀區塊勢一樣,對於時事的見解相同。他說:「Tether 不會用 Circle 推出的區塊鏈,而 Adyen 也可能不會用 Stripe 的區塊鏈。但任何金融機構都可以建立在 Google 鏈上」。

圖片

Google 稱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所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就選擇將代幣化、支付實驗跑在 Google 鏈上。Google 鏈主打三大特色:高效能、支援 Python 以及可信中立(credibly neutral)。相信沒人會懷疑 Google 達成前兩項特色的技術實力,這篇文章只討論最後一點,也就是 Google 如何做到可信中立,以及它對區塊鏈有多重要?但我要先從全球最大電商平台 Amazon 的故事說起。

Amazon 的中立承諾

Amazon 成立於 1995 年,公司原本取名為 Cadabra,因為律師一度聽成 cadaver(屍體),才改名為 Amazon。創辦人 Jeff Bezos 選擇這個名字有兩個原因:「A」在字母當中排序最前面,最容易被看見;此外,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廣的河流,Bezos 希望 Amazon 也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路書店。

創立初期,Amazon 是書店和出版社的「好朋友」,就是幫忙把書放到網路上賣。網站的運作模式也很輕量,Amazon 收到網路訂單後才向出版商採購,再寄給消費者。這套模式很快就吸引其他類型的賣家,拜託 Amazon…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區塊勢
Publisher Privacy ∙ Publisher Terms
Substack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