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多少都有在進行數位貨幣的研究,就我目前所知,麻省理工學院的數位貨幣小組(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就與全球六個國家(美、歐、日、荷、新、加)的央行合作,共同研究如何發行數位法定貨幣(digital fiat currency),他們還在努力中。
其中,美國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最近針對國家級密碼貨幣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原文標題是《The Case for Central Bank Electronic Money and the Non-case for 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s》。
這份報告是從貨幣發行者的角度切入探討,它的結論是央行不應該用區塊鏈技術來發行數位法幣,我們今天就來看它這麼說的原因是什麼。
區分貨幣種類的三個特性
這篇研究報告中的最大亮點,是它用三個特性,將目前常見的各種貨幣清楚的區分開來。三個特性分別是:
貨幣的形式是實體或數位
貨幣的交易是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管理者對交易有否決權的就是中心化的交易,反之是去中心化的交易。
貨幣的發行是壟斷(monopoly)或競爭。只有央行能發行新台幣,這是壟斷;人人都可以 ICO,這是競爭。
先來試試看這三個特性該怎麼使用。
我們日常使用的新台幣現金,就是由「央行壟斷」發行的「實體貨幣」。但是用現金去買 50 嵐奶茶的時候,不需要經過誰核准,我就能付錢給店員,所以是「去中心化」的交易。
再舉比特幣(Bitcoin)來看,比特幣是屬於「人人都可以發行」的「數位貨幣」,而且使用比特幣轉帳的時候,也不需要經過誰批准,所以和現金相同,都是「去中心化」的交易。
重頭戲來了!那麼數位法幣屬於哪一種呢?
我們之前討論過,要發行數位法幣,並非只有區塊鏈這一種技術。只不過,區塊鏈是最近最常被拿來發行數位貨幣的熱門技術之一。
研究報告中,把不是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位法幣,叫做央行電子錢(central bank electronic money)。而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位法幣,叫做央行密碼貨幣(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y)。
兩者同樣都是「央行壟斷」發行的「數位貨幣」,但最大差別在於央行有權否決電子錢的交易,但是央行無法否決密碼貨幣的交易。換句話說,電子錢是中心化的交易模式,而密碼貨幣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
依據貨幣三大特性…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