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接下來兩週我向大家請假四次,這是將原本行事曆排定在 7 月的年中休刊期提前。Podcast 仍然會在每週三上線,而文章則會在 7/6 恢復出刊。進入正題。
我發現有滿多會員喜歡上週 Passkeys 的內容,這篇文章借用蘋果開發者大會的另一個亮點 —— IDs in Wallet—— 討論什麼是去中心化身分,以及它所面臨的三難困境。
去中心化身分
多數人對於去中心化身分這個名詞還很陌生,但其實它是人們早就已經相當熟悉的生活日常。
每個人都有多重身分。對父母來說我是兒子,對讀者來說我是作者,對早餐店老闆娘來說我是顧客。這些「身分」都是在生活中自然產生,並儲存在每個人的記憶裡。
陌生人不會互相交流記憶。早餐店老闆娘很可能不知道我是科技媒體的作者,也沒必要知道。必須得將全部的身分組合起來,才能還原出「立體」的人。而且通常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全部身分,才算是保有個人隱私。
這可以說是去中心化身分的理想樣貌。只不過,這樣的去中心化身分只停留在物理世界。現在有許多公司都在想辦法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記憶數位化,並為每個人打造出專屬的數位身分。
蘋果 Apple Wallet 部門的資深總監 Corey Fugman 在上週的開發者大會就向全球示範,將證件數位化之後有哪些好處。
IDs in Wallet
許多人每天出門之前都會在心中默念「手機、錢包、鑰匙」,確保沒有忘記帶這些「生活必需品」。但再過不久之後,這句口訣可能就會變成過去式。
Corey Fugman 一上台就開門見山地說,Apple Wallet 的終極目標是取代大家的實體錢包,而且裡面也可以放鑰匙。換句話說,最終人們只要記得帶手機就夠了。根據蘋果的介紹(1、2):
錢包的未來不只是放錢而已,現在你已經可以將登機證、疫苗接種證明或信用卡放入錢包。而在美國的馬里蘭州、亞利桑那州都已經可以把駕照或州身分證放入錢包內。
用戶可以直接將錢包內的身分證,以數位的方式出示給那些需要驗證身分、年齡的應用程式。但為了保護隱私和安全,只有必要資訊才會交給應用程式。
百聞不如一見。
下圖是示範用戶在 Uber Eats 購物時,app 跳出來的資料驗證畫面。不難想像,這很可能是因為用戶在購物車裡放入菸酒或是其他僅限成年人才能購買的物品。因此,Uber Eats 就會要求用戶以 Face ID 出示證件,確定消費者已經成年才能結帳。
我非常期待這項功能普及。
現在…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