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每逢以太坊大升級,都會有人殷殷期盼鏈上的操作手續費能變便宜。只可惜這種期待經常落空。像 2022 年以太坊最大升級 —— The Merge¹ —— 處理的是挖礦能源轉型,與降低手續費幾乎無關。
難道手續費過高的問題這麼不受重視嗎?當然不是。
近期以太坊的第二層網路(Layer2)已經陸續上線。按照以太坊的升級規劃,未來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應該要「搬家」到 Layer2 上展開新生活,而不是在目前的以太坊主鏈(Layer1)上「守株待兔」。
這篇文章討論以太坊與 Layer2 之間的關係、目前有哪些可行的選擇,以及為何 Layer2 的代幣空投指日可待?
根本原因
區塊勢曾在〈區塊鏈是城市而不是網路²〉這篇文章裡,以紐約的高樓大廈比喻以太坊與 Layer2 之間的關係:
每個人都會抱怨以太坊。就像住在紐約又貴又擠,但這座城市歷史悠久,很難再大規模改動都市設計。於是只剩有錢人才住得起紐約。以太坊就像紐約市。既然市區的腹地有限,那就往垂直的方向發展。
區塊鏈的第二層網路(Layer2)就像是紐約市區裡的摩天大樓,每棟高樓都是從第一層網路(Layer1)也就是以太坊拔地而起。雖然 Layer2 舒緩了城市空間不足的問題,但如果大樓之間要互通,就得回到「一樓」的以太坊才行。
所謂 Layer1 指的就是基礎區塊鏈,例如比特幣、以太坊。只不過這些基礎區塊鏈為了保持去中心化,只好犧牲運作效率。
以公司開會舉例,如果房間內只有 3 個人,要達成共識非常容易。但如果是 300 人要討論一件事,沒有先將大家集中到會議廳,光是資訊傳遞就是個問題,要達成共識更是耗時費力。
大型的會議要確保每個人都能充分發言,還要兼顧開會效率,並在最後讓所有人都能接收到正確資訊並不容易。區塊鏈也面臨同樣的難題,而且難度還更高。
以太坊在全球約有 6,200 個節點(礦工),比特幣則約有 1.5 萬個節點。這些節點分散在世界各地,彼此只能以網路傳遞資訊,卻得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而且不能出錯。
但棘手的是網路隨時可能斷線、節點也可能被駭客入侵,偏偏全球的參與人數又更多。況且區塊鏈處理的是真金白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若要確保區塊鏈安全、去中心化,就必須犧牲運作效率。這就是以太坊快不起來的根本原因,畢竟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Ronin³」。
而 Layer2 就普遍被以太坊開發者們,視為兼顧安全、去中心化與運作效率的解決辦法。
真…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