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我在 2020 年初,曾經嘗試把區塊勢文章唸出來並錄音?當時是想讓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聽聲音或看文字。
只是後來覺得文字和說話的感覺不太一樣,所以就沒有繼續錄了。過了一年半,我想再次嘗試把文章唸出來,看會不會有不同感覺。
如果你正好懶得看文字,不妨聽聽看(可以不用聽完)並留言告訴我你的感覺,我也會隨時調整。這個嘗試預計為期一個月,之後再視情況決定要不要繼續。
進入正題。
美金穩定幣 USDC 的共同發行方 Circle 上週宣布將在紐約證交所上市。Circle 成立至今已經 8 年,和 Coinbase 同為加密貨幣的元老級公司,卻沒多少人理解 Circle 的本業。
跨境支付
Circle 成立於 2013 年,創辦人兼執行長 Jeremy Allaire 是連續創業者。過去他曾創辦兩間公司,其中 Allaire Corporation 被併購,另一家 Brightcove 更是在那斯達克上市。
當年 41 歲的 Allaire 理應可以提前退休,卻選擇再次創業,從頭開始打造網路金融服務公司 Circle。而 Circle 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比特幣的支付帳戶。
根據《波士頓環球報》於 2014 年的報導:
Circle 在一年前由 Allaire 創立,正在開發一套讓消費者輕鬆地收發、保存和轉換比特幣的服務。他說:「我們想讓比特幣就像是 Gmail、Skype 一樣容易使用」。
Allaire 認為在比特幣價格變得更穩定之前,要讓比特幣被廣泛接受很困難。比特幣的價格大幅波動,從一年前的每顆 87 美金到後來的 1,100 美金。最近幾個月又下跌回到 580 美金左右。
這段報導埋下許多伏筆。
Circle 是最早提出「讓轉帳像是傳訊息一樣容易」的公司,最初的服務是比特幣支付 app。當時他們曾以贈送每人等值 10 美金的比特幣為號召,吸引人們體驗比特幣轉帳。但願意直接以比特幣付帳的人終究是少數。
於是,Circle 開始支援美金、英鎊、歐元和比特幣的轉換。即便消費者支付的是比特幣,收款方還是可以選擇拿到想要的法幣。中間的收發和兌幣則由 Circle 負責。
這與 Visa 在 2021 年剛推出的加密貨幣結算服務相似,只是 Circle 早了至少 6 年。當時比特幣的使用者還不多,幣價也便宜。Circle 雖然要負擔比特幣網路的轉帳手續費,以及買賣價差損失,但還不至於影響營運。
後來 Circle 還受到微信支付的啟發,進一步把聊天功能加入 app 內;也曾與 iPhone 的 iMessage 整合,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工具。相較於微信,採用比特幣當成支付網路的 Circle,即便是跨境轉帳也能完全免費。
然而,隨著比特幣價格在 2017 年大幅上漲,跨境轉帳的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Circle 被迫轉到手續費更便宜的以太坊。雖然省下了手續費,幣價大幅波動還是會讓 Circle 有賠錢的風險。
若要兼顧幣價穩定、加密貨幣的便利性,何不直接發行美金穩定幣?
發行 USDC
比特幣的基本教義派追求「1 BTC = 1 BTC」。Circle 雖然也是從比特幣起家,但顯然他們更關注的是轉帳體驗,比特幣只是「升級」體驗的工具之一。
只要能達成相同效果 —— 讓金錢以網路的方式運作 —— Circle 非常樂意將比特幣抽換成以太坊或是其他新興的區塊鏈。Circle 買比特幣大概也只是為了支付必要的轉帳手續費,不會大量囤積。
比特幣價格波動也早就被 Allaire 視為阻礙金錢升級的問題。而解決的方法就是發行 USDC 美金穩定幣。Circle 在部落格指出:
五年前 Circle 創立之初,我們的願景是在公共去中心化網路上執行的法定貨幣與金融合約。加密貨幣與區塊鏈讓人們能像是傳送 email 和訊息一樣,以即時、安全、便宜且跨國界的方式完成交易。
而這個願景的基本要素是法定貨幣的代幣化,或稱為法定穩定幣。讓法幣在安全、公開透明且值得信賴的區塊鏈、智慧合約上運行,是讓加密貨幣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先決條件。而發行 USDC 就是為了滿足這項需求。
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創建一款全新的加密貨幣技術上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說服他人採用。
2018 年,Circle 找來以 Coinbase 為首的交易所、錢包及區塊鏈應用開發商共同加入 Centre 聯盟。USDC 主打其美金儲備每個月都會由會計師查核,這吸引許多擔心 USDT 風險的業者紛紛靠攏。讓 USDC 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的穩定幣,市值達 264 億美金。
根據 Circle 的預測,光是 2021 年的 USDC 的美金儲備,就能替公司賺進 4,000 萬美金(約 11 億台幣)的存款利息,接下來兩年可望再翻 5 倍。
雖然 USDC 一炮而紅,但 Circle 本質上還是一家網路金融服務公司,發行美金穩定幣只是版圖之一。Circle 還是最關心加密貨幣的資產服務(treasury service)。這一次,客戶從一般使用者變成了企業。
加密貨幣的企業市場
Circle 創立之初,人們只是將加密貨幣當成是支付網路,最終還是要收到法定貨幣。但 Circle 認為,有了穩定幣之後,會越來越多公司選擇只收加密貨幣。Circle 要成為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的橋樑。
以 NBA Top Shot 為例,人們可以在網站上刷卡購買 NFT,背後就是仰賴 Circle的服務。Circle 收到錢之後會發行等值的 USDC 匯到賣家帳戶,也就是說,賣家並不是直接接受法幣。同樣的,當人們要將遊戲內的 USDC 提領到銀行帳戶時,則是仰賴 Circle 將 USDC 換成美金,並轉帳到指定的銀行帳戶。
以往人們要先到加密貨幣交易所註冊,經歷 KYC、入金、買幣、提領等步驟,才能買到 NFT 卡牌。Circle 大幅降低人們進入加密貨幣世界的門檻,並賺取每筆交易約 3% 的手續費。
但加密貨幣用途早已不侷限於支付,Circle 近期更推出 USDC 的借貸服務 —— Circle Yield。有別於 BlockFi 的加密貨幣儲蓄,這是讓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成為 BlockFi 的企業服務:
Circle Yield 會將美金穩定幣借出去賺利息,目前 Circle 是與市場上最大的借貸公司 Genesis Global Capital 合作,由他們負責為穩定幣產生收益。
假如渣打銀行也開始提供加密貨幣服務,他們只要使用 Circle Yield 馬上就可以推出像是 BlockFi 的「儲蓄」服務。不用額外操作,只要接上 API 就能提供年利率 4% 以上的「儲蓄」服務給銀行客戶,遠遠優於法定貨幣的儲蓄利息。
Circle 甚至將同一套做法拓展到 DeFi 理財,讓銀行接上 API 之後就能把法幣換成 USDC,再將資產存到 Compound 賺放貸利息。讓即便不熟 DeFi 操作的企業,也可以提供 DeFi 理財服務。
Circle 就像是在進行加密貨幣的水管佈建工程。無論是銀行、小型交易所或是傳統資產管理公司,只要接上水管(API)、打開水龍頭就能享受加密貨幣的好處。Circle 則從中收費,並持續推升 USDC 的普及率。
過去 8 年間,Circle 從直接面對用戶的跨境轉帳、社交支付,轉為面對企業的發行 USDC、提供加密金融服務。沒有消費性的金融服務,也就比較少人認識 Circle。
但隨著加密貨幣的使用場景日漸豐富,無論是 DeFi、NFT 或是 DAO,這家公司還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 Circle 押注的不是比特幣或是某個區塊鏈,而是基於這些科技所創造的「未來金錢」。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成為付費會員支持我們走得更遠 🙏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