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勢

區塊勢

幣價的循環、信任的解放與混亂的必然

#320

許明恩's avatar
許明恩
Nov 23, 2020
∙ Paid
12
3
Share

嗨,早!

在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價之前,我想先用這篇文章討論未來的幣價、信任與應用會如何發展。

幣價的循環

最近 BTC、ETH 價格輪番上漲,許多人都在問:

  1. 為什麼幣價會漲?

  2. 這次會漲到哪裡?

第一題很簡單。市場上的幣供不應求。BTC 的總發行量固定為 2,100 萬顆,未來不再增發。當有越來越多個人、企業都開始買進加密貨幣,價格自然上漲。

預測長期趨勢不難,難的是沒人知道它會何時發生。參與得太早或太晚都不對。況且有太多因素會影響市場需求,幣價走向也就難以推估。投資人只能想辦法綜觀全局、找出脈絡,這就與第二個問題有關。

人們無法預測未來,卻可以分析歷史。如果你也相信歷史總會重演,那麼你可能會對幣價的「循環」有興趣。矽谷知名創投 a16z 就將幣圈從 2009 年到 2020 年的發展,歸納為三次的「幣價-創新」循環。

每完成一次循環,幣價都被推上了當時的歷史高點,過去三次分別是 30 美金、1,200 美金和 20,000 美金。

這三次循環都有相同特徵:幣價暴漲吸引媒體開始報導;報導讓一些人產生興趣,形成新創的雛形;新創的發展又會再回頭帶動下一波的幣價上漲。

幣圈過去 10 年間已經歷了三次這樣的循環,就我看來,現在只是正在經歷第四次循環而已。如果你也同意這套循環模式,那麼在看到幣價暴漲的同時,除了預期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應用出現,也得預防將來會有一波幣價下跌。畢竟,這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循環」。

許多人看衰比特幣,認為它的上漲下跌都是在買空賣空,缺乏政府擔保。我有不同看法。

信任的解放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本來就存在兩套信任體系:

  1. 中心化信任:政府、法院、企業

  2. 去中心化信任:朋友、家人、社群

在多數情況下,兩套信任體系所傳遞的資訊相同,例如官方的防疫數字和人民的認知相似。但也有例外。

最有代表性的是台灣的洪仲丘事件,以及香港的元朗白衣人事件。兩起事件都引發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認為政府掩蓋真相。這就能說明人民由下而上串連起來的去中心化信任,有時候會比政府由上而下傳遞的中心化信任更有力量。即便每個人的公信力都不比政府。但當人民彼此串連,卻足以撼動政府。

比特幣就是建立在去中心化信任之上的貨幣體系。由於背後的信任機制不同,才讓比特幣被許多人視為避險資產。

抗爭者透過社群媒體,組織去中心化的資訊(information)體系,共同對抗濫權政府。比特幣礦工們則是透過挖礦軟體,組織起去中心化的資產(asset)體系,共同…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區塊勢
Publisher Privacy ∙ Publisher Terms
Substack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