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勢

區塊勢

Cosmos:打通區塊鏈的網際網路

#297

許明恩's avatar
許明恩
Aug 26, 2020
∙ Paid
19
4
Share

嗨,早!

這篇討論區塊鏈的典範轉移,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目前幾乎所有開發者、使用者以及錢包工具,都圍繞著以太坊區塊鏈(Ethereum)打轉。這就好像是買家、賣家和物流體系,都已經在蝦皮拍賣上生根發芽。網路效應是蝦皮的護城河,新成立的網拍平台若想打敗蝦皮,必然要耗費更多資源(例如運費補貼)。

過去幾年,不少新區塊鏈打著「以太坊殺手」或是「區塊鏈 3.0」的旗號問世,主張以效能或使用體驗與以太坊相抗衡。但我認為,這多半只是行銷話術。

當以太坊已經發展出蓬勃的 DeFi 生態系時,這些「殺手們」仍處在施工黑暗期。即便是已經完工的區塊鏈,要說服開發者和使用者「搬家」也不容易。就像網拍的賣家大概不會在每個拍賣平台都開店,最終還是會往人潮最多、服務最完善的平台靠攏。而區塊鏈界的首選就是以太坊。

只不過,最近我發現有越來越多新興的區塊鏈,會主打自己是 Cosmos 生態系的一員。包括幣安、Crypto.com 或讚賞公民基金會,皆紛紛加入 Cosmos 大家庭並打造獨立的區塊鏈。有別於「以太坊生態系」是由相互獨立的 dapp 共同組成,「Cosmos 生態系」是由相互獨立的區塊鏈共同組成。兩者有層次上的差異。

網際網路串起原本相互獨立的區域網路,讓資訊得以全球流通。Cosmos 自稱區塊鏈的網際網路,一方面降低創造區塊鏈的門檻(如上圖 Zone),另一方面串連原本相互獨立的區塊鏈(如上圖 Bitcoin、Ethereum),讓彼此既獨立又互通。

為什麼要獨立又互通?這得先從比特幣說起。

比特幣(Nokia)

比特幣是全球第一款以區塊鏈打造的支付系統,它的功能很單純 —— 轉帳。自比特幣 2009 問世後,有許多功能相同的支付系統出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萊特幣(Litecoin)。

若用手機的發展來比喻,這些不同的支付系統就像是當時的 Nokia、Motorola 或 Sony Ericsson 推出的功能型手機(feature phone)。雖然功能相同,各家系統卻不互通。除此之外,功能型手機也沒有應用商店的概念,手機應用程式多為內建。想玩最經典的貪食蛇還得用 3310 才行。

如果和室內電話和網路轉帳相比,功能型手機和比特幣已經是劃時代的科技創新。而智慧型手機和以太坊區塊鏈就更上一層樓了。

以太坊(iPhone)

以太坊在 2015 年問世,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增加了智慧合約(以虛擬機執行)的功…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區塊勢
Publisher Privacy ∙ Publisher Terms
Substack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