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勢

區塊勢

Share this post

區塊勢
區塊勢
去中心化治理來了:臉書成立內容法院、Aragon 成立鏈上法院

去中心化治理來了:臉書成立內容法院、Aragon 成立鏈上法院

#284

許明恩's avatar
許明恩
Jul 08, 2020
∙ Paid
9

Share this post

區塊勢
區塊勢
去中心化治理來了:臉書成立內容法院、Aragon 成立鏈上法院
4
Share

嗨,早!

上週討論 Compound 發行治理代幣的文章,事後收到會員們不錯的迴響。我在那篇文章猜測,未來會有社群媒體(例如臉書)採用類似的社群治理模式,藉此丟掉管理社群言論的燙手山芋。

原來在我寫下那段話之前,臉書早已成立「內容監察委員會」(Facebook’s Oversight Board),負責審理臉書和 IG 上有爭議的內容,可以說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雛形。但現在提到臉書,多數人對它都沒什麼好印象。甚至會質疑臉書的社群治理,到底是玩真的或者只是裝裝樣子而已?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脈絡來看會比較清楚。

模糊的界線

臉書在全球擁有超過 20 億用戶,「國民」數量超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但臉書終究是一家企業,不僅不被允許發行獨立的貨幣(Libra),長期以來,臉書管理社群言論的正當性也備受挑戰。例如許多人看到下方這則通知,都曾想過:「臉書憑什麼?」

跨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界線不清的問題,並非這幾年才出現。早在西元 1600 年左右,全球第一家跨國企業 —— 荷蘭東印度公司 —— 權力就大到像是一個獨立國家。史丹佛大學法學院教授 Jenny Martinez 指出:

人們現在已經可以相對清楚地區分政府和企業的權力範圍,但如果回顧人類的歷史就會發現以前的企業就像是個國家。 ... 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在 1600 年代和 1700 年代時在全球各地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們甚至擁有現在我們認為是政府才獨攬的權力,例如發行貨幣、招募軍隊甚至簽訂條約。直到近幾百年來,政府和企業之間的界線才比較清晰。

歷史課本上記載著台灣曾被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那時候我還納悶:「為什麼這家公司,會像國家一樣對外侵略?」原來早期出海探險的大多都為貿易商人。為了防止海盜侵略,自然要持有一定的武力。私人公司的實力更勝政權。

到了 21 世紀,槍砲彈藥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武器。科技成為企業和國家積極投入的新戰場,且紛紛成立「網軍」。科技讓公司和國家的界線再次變得模糊。著名的劍橋分析事件(Netflix 紀錄片),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私人公司可以透過科技操弄政治,進而影響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

推到極致,未來甚至可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能以科技攻下一個國家。科技再次讓私人公司能與政府平起平坐,因此政府正在收緊管制。政府開始要求社群平台對用戶的言論負起責任,而社群平台則是選擇朝著去中心化治理的方向發展,藉此丟掉管理言論的燙手…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區塊勢
Publisher Privacy ∙ Publisher Terms
Substack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