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勢

區塊勢

Share this post

區塊勢
區塊勢
DeFi 是數位的樂高積木:打造可任意重組的金融系統

DeFi 是數位的樂高積木:打造可任意重組的金融系統

#262

許明恩's avatar
許明恩
Apr 15, 2020
∙ Paid
12

Share this post

區塊勢
區塊勢
DeFi 是數位的樂高積木:打造可任意重組的金融系統
Share

嗨,早!

之前留下以太坊地址的會員們,今天會陸續收到第一波的區塊鏈明信片。第二波我會把領卡連結寄到每個人的信箱,只要點擊連結就會自動導引你安裝錢包並取得這張區塊鏈明信片。收到(或沒收到)卡片的人,歡迎你到區塊勢會員社團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操作經驗。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很難想像,已經 2020 年了,用網路傳個檔案還有什麼好回報的?

確實是有可能沒收到。昨天我就有一張卡片在 Coinbase Wallet 上無法顯示,但在其他錢包卻又都看得到,最後是重新登入錢包才解決問題。這就像是你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在 Gmail 看得到卻在 Outlook 找不到一樣詭異。即便幸運收到,你可能還會發現卡片上的內容全都糊在一起了(像是原子筆跡沾到水)。

原地踏步的體驗

這次寄卡片的過程讓我深刻感受到,區塊鏈的使用體驗在過去幾年確實沒什麼長進。至少有三大障礙必須逐一克服:

  1. 找到一款發行工具

  2. 準備一筆交易手續費

  3. 找到能清楚顯示卡片的錢包

以區塊鏈發行卡片不是創舉。2017 年底人人瘋搶的謎戀貓(CryptoKitties)就是一款透過以太坊(Ethereum)發行的卡片遊戲。當時遊戲開發商受到許多人追捧,其實他們只是額外替卡片加上配對功能,讓卡片(貓)和卡片(貓)可以配對生出新卡片(小貓)而已。只是時至今日,人們要在以太坊上發行卡片,仍然免不了自己動手寫程式,缺乏簡便的發行工具。

此外,以太坊的手續費也讓人又愛又恨。手續費設計初衷是為了避免有人惡意發送大量交易,堵塞網路。這道門檻雖阻止了壞人,卻也阻礙好人進入。即便以太幣取得管道增加,不少錢包還開通了「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功能,但對於使用者來說,「先付費,後使用」的操作流程,仍是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若沒有事先準備幾十元台幣的以太幣存在錢包裡,在區塊鏈世界勢必會四處碰壁。

最後,這次寄卡片的流程雖然克服了上述兩項障礙,卻無法躲過最後一項挑戰 —— 能清楚顯示卡片的錢包。下方讓大家看看同一張卡片在不同錢包裡打開來的樣子,我分別測試了 6 款錢包:

  1. imToken(知名中文錢包)

  2. MetaMask(知名瀏覽器錢包)

  3. Coinbase Wallet(Coinbase 旗下的錢包)

  4. Trust Wallet(幣安旗下的錢包)

  5. Dapp Pocket(台灣開發團隊的錢包)

  6. Blocto(台灣開發團隊的錢包)

最終呈現的畫面各有「特色」。

左邊的字跡清晰,中間的圖糊在…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區塊勢
Publisher Privacy ∙ Publisher Terms
Substack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