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早!
今天討論兩項區塊鏈應用,先從疫苗溯源平台開始。
中國的疫苗溯源平台
病毒在地球上存活的時間比人類更長。要消滅病毒大概不太可能,人類選擇試著與病毒共存 —— 疫苗。
最近知名學術雜誌《國際資訊管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刊載一篇標題為〈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智慧疫苗供應與監管系統〉的研究。該研究由多位中國學者共同完成,提出打造疫苗區塊鏈(vaccine blockchain)並發行疫苗幣(VaccCoin)的構想,希望以科技的方法杜絕過期或造假疫苗流入市面。
研究動機和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無關,而是希望 2018 的假疫苗事件別再重演。當時,中國第二大狂犬病疫苗生產商「長春長生公司」被揭發在疫苗生產過程中摻入過期原料,且沒有如實填寫生產日期和批號。事後更追查出國家藥品監管局官員涉嫌收賄,才會對此視而不見。
科技可以阻止下一次的官商勾結嗎?我在 2018 年曾指出用區塊鏈打擊假疫苗的作法恐怕治標不治本,原本還期待自己會被打臉。
疫苗區塊鏈(vaccine blockchain)
研究一開頭便指出疫苗造假風波的主因:
一般來說,疫苗是由政府的藥物監管部門進行管理,以隨機抽樣的方式來確保疫苗安全。但是疫苗資訊可以隨時被篡改,因此,這套方法難以有效抓出疫苗過期的問題。
直白的說,若監管部門人員收賄,不僅在抽樣時就不會抽到有問題的疫苗,就連已登錄在資料庫的內容都可能遭到事後竄改。選擇性抽樣是人的問題,資料庫遭管理者竄改則是技術問題。後者容易解決,真正困難的是前者。
疫苗並非數位檔案,若要以數位方式監控,永遠都有人為介入的空間。疫苗溯源平台能有效運作的前提,是從數位化的過程開始就要有相對應的防弊措施。
首先,政府(或生產端)要為所有疫苗加上 RFID 數位標籤,讓每批疫苗都擁有專屬的數位身份。接著,疫苗經過的每個地點都要裝設讀取 RFID 數位標籤的天線、攝影機,監管單位才能掌控所有「數位疫苗」的即時流向。兩者搭配是為了解決以下兩大問題:
疫苗數量太多:將手動抽樣變成自動普查,提升效率。
人為介入稽查:讓收賄官員無法「意外」寫錯數字,減少包庇。
把這兩大因素排除之後,才會輪到疫苗區塊鏈登場。但研究中直接將 RFID、監控設備這些基礎建設視為理所當然,用幾句話簡短帶過:
在設計疫苗區塊鏈系統時,每批疫苗都會分配到獨立的 RFID …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區塊勢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